外媒:電動車熱銷海內外 推動中國告別石油紀元

中央社

(中央社北京25日綜合外電報導)儘管美歐紛祭出政策遏阻,中國電動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仍日益增強,且在國內銷售放緩之際轉攻海外市場。外媒指若繼續按趨勢發展,電動車形同正將中國推向告別石油的紀元。

南華早報指出,據市場分析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中國各廠牌的純電動車(BEV)在今年第3季出口旺盛,外銷超過13萬輛是2022年同期的4倍。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本季純電動轎車全球市占率從去年同期的13%增至17%,追上特斯拉(Tesla);Counterpoint預測比亞迪會在今年第4季超越特斯拉,榮登海外最暢銷純電動車廠牌。

Counterpoint指出,雖然第3季中國純電動車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量相較去年同期只增加11%,但出口量卻成長29%。

● 擴大立足歐洲 比亞迪匈牙利設廠

面對國內因對手快速增長導致激烈削價競爭,越來越多中國電動車商轉戰海外,除比亞迪,小鵬汽車(Xpeng)、零跑汽車(Leapmotor)等大廠也紛踏足歐洲;歐洲是僅次中國的全球第2大電動車市場。

紐約時報指出,比亞迪22日宣布將在匈牙利設組裝廠,是比亞迪在歐洲的第一家電動車生產工廠,是中國業者走出亞洲以外雄心的新例證。連同插電式混和動力車,比亞迪去年賣出186萬輛電動車,雖大部分是在國內,但銷售量已超越特斯拉的130萬輛。

今年9月的慕尼黑車展有7家中國車商參展,比亞迪展出一款豪華轎車與一款運動休旅車驚豔全場,顯示中國電動車強勢崛起。憂心中國拉開差距,歐洲近期對中國電動車調查有無政府補貼,不排出祭出關稅;美國則在本月初制定電動車補助新規,對中國及海外材料設限,想在電動車供應鏈去中國化。

● 千里實地體驗 美媒一窺中國電動車發展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數據,自2017年起中國在國內外賣出1800多萬輛電動車,比美國多4倍,幾乎包辦全球一半的電動車總銷售量。研究人員預測到2026年底前,中國會有超過一半新賣出的轎車是電動車,屆時美國僅約1/4。

為一窺中國的電動車與相關基礎設施發展,彭博新能源財經展開一場5天、2000公里的道路體驗,從上海一路西行經安徽、湖北最後到江西南昌,既途經有「中國底特律」之稱的武漢,也穿梭於偏鄉山路。

美媒發現,當地加油站不僅有汽、柴油加油機,還會有十幾甚至20個鮮綠色的充電樁和貨櫃屋大小的電池交換站。中午時間為讓貨運司機們在給車充電時吸菸聊天,加油站得在加油區與充電區建一道混凝土牆供安全區隔。

美媒發現不同於包含美國在內的許多地方,中國目前約有250萬間公共充電站,全球遙遙領先,在中國不用擔心找不到地方幫車輛充電。充電站網絡密布歸功於政府強制設立和民間企業搶搭商機設置,搭配百度等導航軟體與微信支付後也讓便利性大幅提升。

唯一問題是充電在長途旅行時會增加時間成本。將汽車加滿油只需不到5分鐘,但通常需要約50分鐘才能充飽電。美媒統計這趟體驗旅程總計2098公里,期間充電11次,光充電就總共花了5小時52分鐘。好處是充電的燃料成本總共只花68美元,加油卻需花超過170美元(但能省5小時)。

開電動廂型車從安徽的養鵝場將鵝交到幾百公里外客戶手中的李勇(Li Yong,音譯)說,改用電動車後省下80%的燃料成本,「我現在回不去了(開汽油車),電動車真是方便又省錢」。

● 中國若揮別石油 地緣政治將改觀

國內銷量激增讓中國業者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建立起主宰地位,然而中國在汽車發展之路上放棄內燃機、靠電動車彎道超車的影響遠不止對汽車產業,甚至可能改變石油輸出格局。

美國俄亥俄州岱頓大學(University of Dayton)研究永續發展的教授布瑞卡(Robert Brecha)說:「若中國未來十年也保持目前的電動車成長率,全球的石油消費就要大大減少了。」

中國是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交通運輸佔近一半的中國整體石油消費,電動車成長意味汽柴油需求將下降,分析圈與產業高層等都預測中國的石油消費會提前達到峰值。國企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執行董事周心懷8月時指出,今年達石油消費峰值已是中國業界普遍共識。

由於像印度等需求方的財力都不如中國雄厚,中國石油消費一旦步入下行,很可能無人能頂替從而使油價出現結構性下跌,進而產生地緣政治重大轉變;俄、沙等石油大國將受衝擊,北京對運油路線易遭人掐脖子的長年隱患也可望紓緩。

國際能源總署石油市場分析師希利(Ciaran Healy)說:「中國不會再像過去十年般作為石油需求成長的保證,影響範圍將是對全世界的所有人。」(譯者:陳亦偉)112122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