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3日專電)美國近幾個月通膨降溫超乎預期,市場期待經濟「軟著陸」。紐約時報報導,就算房租漲勢趨緩耗時較長,今年通膨仍有望持續緩和,但油價波動、地緣政治攪局等風險不容忽視。
一年半前,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9.1%,創1981年以來新高。隨著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積極升息、消費市場供需趨於平衡,通貨膨脹逐漸緩和,去年11月CPI年增率降至3.1%,經濟學家稱此現象為反通膨(disinflation)。
報導寫道,反通膨不代表物價下跌。物價仍在上漲,只是沒那麼快。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物價大漲,如今房租、汽車修理、採買雜貨等費用都高於2019年的水準。但從去年中開始,局勢開始往反方向發展,通膨降溫超乎外界預期。
研究機構通膨洞察(Inflation Insights)創辦人夏立夫(Omair Sharif)說,通膨出乎意料迅速降溫始於旅遊價格回歸正常。
以機票為例,漲跌關鍵在於供給。民眾搭機需求仍旺盛,但載客量受限多年後,航班與座位數量總算跟上,加上航空燃油降價,機票因此變得更便宜。2022年旅館訂房等其他旅遊相關服務價格大漲,但漲勢到2023年中已明顯緩和。
接下來,通膨緩和源於貨品價格。家具、服飾、中古車等產品價格猛漲2年後緩和,甚至開始下跌,供給面改善是關鍵。多年來運輸混亂、運費高昂、勞力供給有限,企業提供產品與服務的能力跟著受限;到了去年尾聲,海運如常運作、航空公司機組員正常出勤、車廠產出更多新車。
至於房租,較貼近現況的民間數據顯示漲勢已緩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遲早會反映在官方通膨數據上,今年底通膨率會更接近聯準會目標2%。
但這不意味美國經濟已完全脫離險境。
首先,油價下跌有助於整體通膨降溫,但油價向來起伏不定,一旦產油地區陷入動盪造成油價意外大漲,壓制通膨將更加困難。其次,地緣政治也是風險來源,駛經紅海的商船近期屢遭攻擊就是一例。全球商貿重要航道陷入大亂,問題如持續且惡化,可能導致貨品價格上漲。
去年尾聲通膨趨緩程度可能被誇大,則是近期最大風險。近幾年,美國年終物價數據常上修,1月通膨數據也偏高,原因在於部分企業在新年伊始漲價。
美國勞工部預定2月9日公布年度CPI數據調整結果,這將讓外界更明瞭近期通膨降溫是否真的那麼顯著。
綜合觀察,夏立夫預期通膨將持續緩和。倘若如此,聯準會為抗通膨而將利率升到22年高點後,可能於今年開始降息。今天公布的去年12月例會紀要顯示,聯準會官員認為升息循環已結束,但何時開始降息充滿不確定性。(編輯:陳慧萍)113010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