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5日電)韓國官方發布的經貿數據顯示,韓國對中國貿易出現31年來的首次逆差,分析指出,這是因為韓國過於安逸地依賴中國市場的結果,並說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將成為常態。
陸媒第一財經今天報導,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最新發布的「2023年12月及年度進出口動向」顯示,2023年截至11月,韓國對中國貿易已出現180億美元(約新台幣5611億元)的逆差。
回顧兩國貿易,雙方1992年建交以來,韓國在與中國的貿易中除了當年曾出現逆差,期間皆是順差,並於2013年達到628億美元的峰值,之後逐年下降。
2022年自10月起韓國對中國貿易連續出現單月逆差,但全年最終仍維持順差,但規模縮減至12億美元。
對於中國當前正從韓國長期的貿易收支最大順差國轉變為逆差國,首爾科學綜合研究生院大學主任教授黃菲表示,主要是韓國過於依賴中國市場的結果。
她還說,韓國出口產業競爭力減弱也是原因之一,中韓建交後,中國雖持續進口韓國生產的中間材料,並維持組裝、加工的分工關係,但中國追上韓國並加強自身製造業競爭力,中國對韓國生產的中間材料需求正漸減。
黃菲另指出,中韓之間的交易商品從往昔的鋼板、纖維等單純的輕工業與重化學商品為主,轉變以半導體為首的高附加價值中間材料,凸顯中國製造業的尖端化,使兩國在中高級技術產業領域的出口競爭加劇。
她說,加上中美之間的供應鏈角力,以及此前韓國政府對中國態度,波及昔日韓國對中國出口的人氣商品,韓國產品在中國逐漸失去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
黃菲表示,但進口自中國的資源、原料,不可避免增加的趨勢仍然存在,以致韓國產業界對中國進口的依賴度加深,加深兩國貿易不均衡關係。
面對當前韓中貿易逆差的趨勢,她說,韓國業界普遍認為,韓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短期不可逆轉並將逐漸擴大,如此韓國只能積極謀求供應管道的多元性,發展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但這也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實現。
韓國央行去年12月公布的報告指出,由於中國在全球市場與韓國形成的競爭益增,韓國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出口產品的對外競爭力,同時藉由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以改善當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出口結構。(編輯:曹宇帆/周慧盈)11301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