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能過剩外移 大馬中小企業生存條件惡化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24日專電)馬來西亞和中國近日簽署多項經貿備忘錄。媒體表示,中國過剩的產能向海外輸出,大馬若只關注雙邊經貿上層合作,忽視底層業者遭遇的不公平競爭,會使中小企業生存條件惡化。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上週訪問馬來西亞,雙方簽署14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但是外界認為協議內容實際效益有限,保護大馬中小企業,遏阻中國劣質商品以低價進口方式傾銷,才可正本清源。

馬來西亞中小型企業逾100萬家,經濟表現占國內生產毛額(GDP)近40%,大批勞工受僱於中小企業,是基層勞工重要的生計來源。中小企業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受創嚴重,約10%至15%的中小企業與微型企業倒閉,疫情後逐漸恢復生機。

寶騰(Proton)是馬來西亞的國產車,曾因經營不善於2017年遭中資吉利控股集團收購49.9%股份,成爲寶騰的第二大股東。大馬社會當年對中資寄予厚望,盼結合中國技術讓寶騰「起死回生」,提高市占率。

大馬媒體報導,中資吉利收購寶騰之初,曾推出新款車型,但寶騰汽車今年爆出與零件供應商糾紛,不僅訂貨量低於協議,還得降低零件價格,甚至直接從中國進口價格具競爭力的全散裝零件(CKD),讓中小企業主苦不堪言,求助無門。

大馬媒體引述國產車知情人士稱,寶騰旗下近百家零件供應商,已深陷水深火熱中。

寶騰供應商協會(Proton Vendors Association,PVA)稽核陳長興(Ricky Tan)接受大馬媒體「BFM 財今」訪問說,這種現象從去年就開始,寶騰稱「如果你們不降價,我們就要直接從中國進口了」。大馬供應商再三要求與寶騰協調,但遭「拖」字訣對待。

陳長興說,中國產能過剩才採取外銷策略,尤其面對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稅,中國就想向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賣中國產品,透過降價打入大馬市場。

大馬產業界人士擔憂,政府未出面協調,也許受政治力影響,或擔心得罪中國。

對於中資進駐大馬,馬來西亞拉曼大學(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經濟學教授黃錦榮(Chin Yoong Wong)認為,外界往往關注政府相關企業與中國企業合作,但焦點應轉移到「上層以下的底層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是否獲益不會見諸報端,也不會出現在馬中相關經貿協議內容。

他認為,未能顧及中小企業的結果是在不設防情形下,讓中國商品堂而皇之進入馬來西亞,中小企業由於生產量不足,沒辦法產生規模經濟,生產成本上自然比中國高很多,無法與中國大量低價產品競爭。

黃錦榮以寶騰為例強調,「我們太過著迷在這種上層的馬中經貿合作中看到的好處,卻忽略底層實實在在面對的不公平競爭」,大馬政府應好好關注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編輯:郭中翰)113062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