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緊盯電動車技術突破 電池成主要關鍵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4日電)近期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期待在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上取得突破,包括研究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及用矽取代石墨負極等方式,以削弱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主導地位。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國在電動車市場及電池市場占據主要地位。據韓國市調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中國車企占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的一半。

同時,中國製造商還主掌電池材料供應鏈,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數據顯示,中國占全球正極活性材料產能近90%,占負極活性材料產能的97%以上。

目前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期待電動車技術能有新突破,以削弱中國的主導地位,電池被視為主要關鍵。

鈉離子電池是目前看來最可行的替代品,鈉儲量豐富,兩年前鋰的價格飄升時,鈉電池一度被當成較為便宜的替代品。雖然鈉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不適合續航時間較長的電動汽車,但對於儲能系統或低端電動汽車而言,鈉電池可能是更好的選擇,這對中國尤其重要,因為續航較短的小型電動汽車很受中國的消費者歡迎。

儘管目前鈉電池廠的產能利用率仍相當低,不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已在這方面大幅提高產能,據基準礦物情報(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到2030年,90%以上的新增供應將來自中國。

另一種提高能量密度的方式為用矽取代石墨負極,使電池重量更輕,以便儲存更多能量,這將挑戰中國在石墨領域的主導地位。

日本Panasonic過去表示,將從英國企業Nexeon購買矽負極材料;由微軟(Microsoft)和保時捷(Porsche)支持的美國初創企業Group 14也與韓國鮮京集團(SK Group)成立合資企業。基準礦物情報預計今年矽負極的產能將增加兩倍多。

不過在電動車電池技術方面的終極目標仍是固態電池,固態電池用固態材料取代液態電解質,比鋰電池更安全、更儲能、充電更快。

但該技術目前尚未成熟,在研發起步階段花費成本遠高鋰電池,像是加州的固態電池公司QuantumScape及公司Solid Power雖已與汽車製造商進行資格認證,但公司股價目前已由最高點下跌至90%。

而中國則透過政府支持持續研究固態電池。北京當局將向包括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內的公司提供人民幣60億元(約新台幣268億元),用於研究和開發固態電池。中國品牌蔚來汽車曾表示,計劃利用半固態技術生產汽車,這種技術可能仍含有液態電解質。(編輯:謝怡璇/陳鎧妤)113070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