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中國
中共20大專題(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16日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政治報告中大談過去10年來中國經濟成就與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學者指出,在目前中國面臨國內外經濟與貿易壓力的情形下,重述這些成果頗有自我激勵的成分。
中共20大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登場,習近平於今天上午10時開始進行進行政治報告,在約2個小時的時間中,多次提及過去5年與過去10年中國國內各項經濟發展成果,以及在國際上的經貿表現。
此外,報告中也提及未來5年經濟產業發展規劃,強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並著力於成為製造業、航太、交通、數位等領域的「強國」。
對於目前中國國內面對經濟成長趨緩、疫情與監管政策衝擊產業與房地產業問題帶來的影響則都未在報告中觸及。
政大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告訴中央社,這份報告列舉了諸多中國經濟層面的成就,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但大致上並未脫離十四五規劃(2021年至2025年)的內容,也未有太多新意。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訪問時提到,這份政治報告的內容明顯延續19大的內涵,「多數意料之中」。
劉孟俊說,重述過往中國的經濟成就,包含宏觀經濟數據、製造業規模、外匯儲備、穀物總產量,甚至是「攻堅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根據今天的口頭報告,在20大前不斷提倡的「共同富裕」議題,不但受到重視而且被視為是脫貧、建成小康社會之後的下一步,因此外界一般也在事前預期會在政治報告中闡述。
對於目前中國國內經濟面臨趨緩的情形,以及美中貿易戰、科技戰之下對中國經貿甚至產業造成的壓力,也並未提及,反而是大力強調「現代化」、「強國」,對內提振士氣的意味較濃厚。
劉孟俊認為,內容並沒有清楚提到中國要如何應對美國以至於國際社會的挑戰,言談之間仍強調「以我為主」的態度,特別是著重於當中國遇到外來的挑戰時,要如何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確立自身的發展方向。
此外,劉孟俊也指出,面對外界更迫切想要知道的中國經貿情勢的相關問題,這份報告並沒有釋出任何的訊號,例如在20大後,動態清零政策轉變並沒有那麼樂觀,外資的投資環境要如何保護;強調發展科技與航太產業,但仍面對美國的半導體封鎖措施。
陳德昇提及,在這次的報告之中再次倡導「一帶一路」的成果,然而站在國際的觀點來看,「一帶一路」的效果似乎是有限,而且使很多較為貧困的國家陷入債務危機之中。「此時此刻在報告中再提『一帶一路』,顯示中國仍有全球戰略的企圖心,但實際上操作並未達到當時預期的效果,反而負面效果可能更大。」
綜觀整份報告關於經貿領域的表述,劉孟俊指出,確實維持「走出去」的基調,但是力道相較沒有過往這麼強,例如雖有提及積極參與國際、推動「一帶一路」等,但這些發言都是重複過去的內容,而且針對國際的諸多質疑並未回應。這次比重更多的是對內部表述各種成果。
劉孟俊表示,整體而言,20大政治報告中關於經濟相關的內容表述仍然是「形而上」或是價值觀的說明,在23日全新的領導班子登場之後,可能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經濟政策發布;陳德昇則說,在「黨的大會上發表黨的文件」,其中呈現出「黨才是重點,經濟只是附帶議題」,且有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氛圍。其中仍存在不少政治與經濟的矛盾,將是未來經濟發展比較大的困境。(編輯:張淑伶)111101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