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囊:陸需保持經濟成長 否則恐有金融風險

中央社  / 中國

(中央社台北27日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展開第3任期,中國經濟走向受矚,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未來5年經濟成長需在合理區間,否則會帶來經濟金融風險,另經濟成長也需重回疫情前的水準。

中共20屆一中全會23日選出新一屆政治局常委,都是總書記習近平的「習家軍」,而被視為市場派的副總理胡春華「出局」,加上多位市場較為熟悉的財金、經濟官員,如人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財長劉昆不在中央委員名單之列,外界解讀「政治忠誠重於經濟」,經濟政策恐怕會出現變化。

陸媒「中國新聞周刊」今天則刊出楊偉民專訪,強調未來5年發展經濟仍是重點,是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起步的關鍵時期。

楊偉民表示,20大報告明確了未來5年是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一個基本定位,未來的5年,除要檢驗有哪些需要完善,為改革指明方向外,更要為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經濟基礎。

他指出,一個重要標誌是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要邁上新的大台階,以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因此未來5年,需要努力增加GDP及人均GDP水平,此外也要保持經濟成長在合理區間,「否則會帶來一系列經濟金融風險」。

楊偉民並未進一步說明會帶來哪些經濟金融風險,但凸顯目前經濟表現不如往年。

他指出,2013年至2021年,中國經濟平均年增6.6%,高於同期世界2.6%和發展中經濟體3.7%的水準,但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2020年至2021年的2年平均增長5.1%,較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近1個百分點,而今年是疫情衝擊的第3年,前3季成長3%,低於5.5%的預期目標。

他強調,未來5年要努力爭取使中國經濟成長重回疫情前的水平,以確保到2035年人均GDP能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楊偉民指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是經濟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對外開放的大門不僅不會關閉,而且只會越開越大。(編輯:唐佩君/吳柏緯) 111102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