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養肥核酸企業 上海及深圳兩證交所嚴審上市

疫情養肥核酸企業 上海及深圳兩證交所嚴審上市 | 華視新聞
圖/資料照片

中央社  / 中國

(中央社台北22日電)中國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養肥」不少核酸檢測企業,今年有5家核酸檢測企業邁向上市掛牌,引發大發國難財的爭議,上海及深圳證交所隨後均表態會堅持從嚴審核。

據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旗下「健康時報」不完全統計,今年度截至11月12日,已有包括菲鵬生物、康為世紀、達科為、至善生物、瑞博奧5家核酸檢測概念股朝向上市掛牌之路前進,其中康為世紀已於10月登陸科創板上市。

根據中國全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訊息平台數據,僅截至2022年5月13日,全國有1萬3000家醫療衛生機構可以進行核酸檢測,全國擁有15萬3000人的專業技術人員從事檢測工作,核酸檢測能力已經能夠達到單管每天5700萬管。

另據「聰明投資家」統計,2022年上半年,中國國內104家(涉及相關)新冠檢測上市公司營收達人民幣(下同)2500億元左右(約新台幣1兆1000億元),年增37%,淨利利潤高達648億元。

中國對COVID-19實行動態清零政策,不僅出現病例的地區動輒要求做全民核酸檢測,且一些大城市先前更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形成疫情管理下「百業蕭條、核酸業獨興盛」的情況,且人民生活在核檢焦慮中。

今年9月一場由核酸藥物產業舉辦的高峰論壇,因為主題出現「核酸盛世」詞語,刺激了當下多數中國民眾的心情,引發批評,有媒體斥之「低級紅、高級黑」。

中國疫情「養肥」核酸產業讓人民反感,不少網友呼籲應嚴禁核酸檢測企業上市,有人留言批評指「利潤虛高」、「大發國難財」、「感覺跟在馬路上撒釘子的汽車修理店老闆一個套路」、「利益輸送,全球笑話」等。

不過,「財新網」曾報導,今年第1至3季,中國光是前9大核酸檢測機構的應收帳款,就高達人民幣362億元(新台幣約1610億元),地方政府逐漸難以支應,導致欠帳情事頻傳。

北京商報今天報導,核酸檢測概念企業成堆上市背後承受的輿論壓力也不小,市場質疑聲不斷。核酸檢測概念企業,公司業績是因疫情而大爆發,但「偶發業績」增長能否持續,將是監管層審核時應重點追問的問題。

另陸媒「中國新聞網」今天報導,上海及深圳交易所已表態會嚴審相關上市案。

上交所及深交所均表示,高度關注核酸檢測企業的上市申請,堅持從嚴審核,尤其是企業的科創屬性和可持續經營能力,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證監會工作要求,堅守科創板定位,把關市場準入,審慎推進相關企業發行上市工作。(編輯:唐佩君/吳柏緯) 11111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