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華社唱反調 胡錫進指不要繼續大規模建方艙

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台北29日電)中國官媒新華社日前發文重申在抗疫中建方艙醫院的重要性。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卻在微博唱反調,指各地不要繼續大規模建方艙,而尊重患者想居家隔離是大勢所趨。

中國嚴苛的抗疫及封控政策引發「白紙運動」,新華社28日凌晨連發3篇時評,沒有針對性回應社會抗議及民眾訴求,只重申「動態清零」等總方針。

其中一篇時評題為「方艙無小事」,指方艙是疫情防控的關鍵設施,但不少方艙在硬體設置、物資準備和人員安排等,因時間倉促未能完全到位,應聽取患者意見,加大物資調配等,尤其冬天寒冷,要格外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胡錫進今天在其微博發文,指「各地不要繼續大規模建方艙醫院了」,尤其是如果建方艙的目的包括收治全部無症狀感染者。

他表示,患者越來越不想前往方艙,今後要強制無狀感染者及部分輕症患者去方艙的難度會越來越高,居住條件較好而要求居家隔離的人會越來越多,「我覺得尊重那些人的願望允許他們居家隔離是大勢所趨。」

他指出,今後進方艙的恐怕是無居家隔離條件而自願隔離的人,建議各地重新評估大量建方艙的必要性,即使要建方艙先前應計算好需求。

他建議把停止或壓縮建方艙省下來的錢,用於增加正規醫院的床位,特別是加護病房床位,及其他醫療物資儲備,防止醫療資源擠兌。

他說,「普通方艙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除非是能收治重症病人的高水平方艙。希望各地的籌劃要往前看,根據20條該做減法的做減法,該做加法的做加法。要知道,防疫形勢的變化很快。」

中國官方此前指示加快建設方艙醫院對抗疫情,如疫情重災區的廣州市,23日指已啟用19個方艙醫院,指定28家三級綜合醫院以「院包館」形式接管方艙,實施分類救治。截至22日,廣州方艙醫院開放床位近7萬張,用於收治無症狀感染和輕型患者。(編輯:陳沛冰)11111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