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中國
(中央社台北8日電)中國推出防疫新10條進一步鬆綁限制,COVID-19回歸「乙類乙管」呼聲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條件日趨成熟應適時調整;另專家說明,降級將有助醫療機構回到正常醫療服務。
中國7日公布防疫新十條,大幅放寬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檢疫規定。陸媒「科技日報」今天報導,專家表示Omicron變異病毒雖然傳染性變強,但毒力變弱,病死率已大大降低,98%以上的感染者屬於無症狀及輕症患者,不適宜再延續目前的甲級管理的模式。
對此,張伯禮表示,在全球流行近3年後,隨著病毒的不斷變異,其致病力逐漸減弱趨勢明顯,例如本輪疫情廣州市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超過16萬例,但無症狀感染者占感染者總數約9成,重症、危重症僅4例,無死亡病例。
他說,從病毒及疾病特點看,當下延續甲級管理的必要條件已經明顯逐漸減少,回歸乙類管理的條件日趨成熟。如此可將大量醫療資源從方艙醫院釋出,回歸正常診療中,且將精力放在重點人群上。
張伯禮說,「冬天已然來到,春天不遠了,何況來年還是早春」,但也強調,降級管控的舉措是疫情防控的重大調整,應堅持穩中求進、走小步不停步,適時有序作出調整。
根據中國傳染病防治法規,甲類傳染病是指發病率高,治療延誤時引起病死率高,在人間傳播速度快,可能危及社會安全,流行時需要採取強制性隔離、疫區封鎖或交通衛生檢疫等措施。
乙類傳染病則指發病率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傳播能力有限,對社會造成一定危害,需要採取計劃性疫苗接種,進行義務性、公眾性檢查與治療,對傳染源或對傳播環節進行系統控制等社會性控制工程的傳染病。
另「第一財經」訪問南開大學醫藥衛生法研究中心主任宋華琳表示,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對於乙類傳染病病人而言,只需要「根據病情採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即可,但至於具體取怎樣的措施,需交由專業部門基於知識的判斷,不過降級有助於醫療機構進一步回歸正常醫療服務。
2020年1月,中國政府基於當時對新冠肺炎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特徵等方面的認識,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衛健委公告,將新冠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項目,但提級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編輯:唐佩君/周慧盈)111120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