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受中國影響指數歐洲第2 學者:黃金年代遺緒

英受中國影響指數歐洲第2  學者:黃金年代遺緒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10日專電)根據公民組織「台灣民主實驗室」近日發布的「中國影響力指數」,英國受中國影響程度在歐洲排名第2。負責英國指數研究的學者馬丁告訴中央社,這是所謂英中關係「黃金年代」遺緒。

英中關係「黃金年代」指的是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政府(2010-2016)積極推動在經貿投資、政治等多項領域與中國擴大和深化合作,並在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達高峰。儘管香港在2014年爆發爭取「真普選」民主的「雨傘運動」,時任英國財相歐斯本(George Osborne)2015年訪中時,重申英國樂願成為中國「在西方的最佳夥伴」。

相隔不到10年,今年11月28日,金融專業人士出身的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在一場指標性外交政策演說宣告,英中關係「黃金年代」已逝,中國對英國的價值觀和利益構成「體制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

不過,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與國際研究夥伴8日發布、涵蓋82個國家地區的資料,英國的「中國影響力指數」在總排名位居第27,在歐洲則排名第2、僅次於德國。

具企業實務經驗的馬丁(Martin Thorley)目前是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博士後研究員,特別關注跨國政商菁英網絡、金流與地緣政治的關係,以及犯罪組織和個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著重具體案例調查研究。

他近日接受中央社書面採訪表示,中國在英國的影響力情況複雜,許多現象與「黃金年代」效應有關。儘管整體而言,英國對中國的態度已改變,「黃金年代」的遺緒仍在,尤其是在國內地方層次,過去地方上獲中央鼓勵建立的英中雙邊連結至今仍能發揮作用。

在國內政治領域,英國的「中國影響力指數」在82個國家地區中,與澳洲、德國排名並列第5。馬丁指出,中國對英國國內、地方政治施加影響力的渠道包括與政治圈互通的商業路徑、公私部門之間的人事流動,以及地方關係網絡。

他強調,地方網絡對英中雙邊關係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中央政府至今也未完全脫離「黃金年代遺產」。

在媒體領域,英國的「中國影響力指數」在82個國家地區排名第6,在學術領域則是第8。

馬丁指出,中國透過非傳統媒體、網路影響力人士(influencer)及英國境內中文媒體發揮的影響力值得更多關注。此外,高等教育機構是中國黨國實體與英國方面互動的重要媒介,即使英國政府與大學院校已採取措施,應對此一情況對英方造成的國安威脅,中國影響力仍大。

至於英國政府擬定中國政策時,應顧及哪些基本原則,馬丁說,首先官方必須考量任何行動對英國境內華裔與亞裔社群可能造成的衝擊,因為錯誤的方法與策略恐讓相關社群成員在英國社會無端陷入困難處境,更何況在這些社群中,不乏已被北京盯上的人士。

整體而言,馬丁強調,英國必須正視面對的是威權主義與集權黨國體制,務必避免天真。

儘管英國的「天真」程度近兩、三年已降低不少,馬丁說,英方的弱點仍很多,尤其是牽涉到「資本」的部分。他示警,一旦與中國交惡,英國在供應鏈與市場准入方面可能會被傷得很重,英方有必要「設想可能的最壞情況、做最好準備」。(編輯:陳惠珍)111121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