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中國
(中央社台北16日電)陸媒一篇經疾控專家吳尊友編審的文章分析,本輪中國疫情可能分3階段,先是本月城市疫情上升,民工返鄉過節令春節後約2至6週農村疫情上升,春節後1至2個月民工返回城市疫情再升溫。
「百度健康醫典」發布一篇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編審的文章,從分析台灣COVID-19疫情,再探討中國疫情的發展趨勢。
文章指出,台灣在今年3月前一直採取較嚴格的管控措施,除了確診者、密接者及從境外入台的隔離和觀察措施外,市民需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醫療、養老機構探視等都有一定規範。
3月後台灣逐步鬆綁管控措施,如從境外入台的居家檢疫從14天縮短至10天,密接者居家隔離也縮短至10天;到4月密接者居家隔離從「10+7」縮短「3+4」;到6月從境外入台的隔離進一步縮短至「3+4」。
防疫政策鬆綁,特別是4月底的政策放寬疊加Omicron變異病毒株的傳播力,4月後台灣每天新確診病例明顯增加,4月最後一週每天平均新增確診逾萬例,直至5月底達到峰值,隨後逐漸回落。9至10月又出現第二波高峰。
文章據此分析,中國可能也會在防疫鬆綁後約2至3個月出現疫情高峰,並維持數週,具體時間視乎各城市的疫情。
全中國疫情可能分3個階段:第1階段是城市疫情在12月開始上升蔓延;第2階段是隨著到城市打工的民工返鄉過節,春節後約2至6週出現農村疫情上升;第3階段是春節後1至2個月各地民工返回城市,造成疫情上升。
文章指出,這3次疫情上升構成了未來3至4個月的疫情高峰。接下來疫情發展趨勢可能是北方早於南方、北方持續時間長於南方。
文章提到,中國人口數目龐大,交通網絡發達,春節期間將出現大量市民全國跨省流動,但因為放開的首3個月是疫情高峰期,民眾應減少流動,做好防護。面對大量感染者,第一波爆發時部分地區出現醫療擠兌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文章還提到,老人因為免疫功能較弱及可能有其他慢性病,感染後容易發展成重症,再加上疫苗接種率不如其他人群高,在防控放寬的衝擊下,更需要減少外出。有老人的家庭成員也需要特別注意,防止把病毒帶回家傳給老人。(編輯:陳沛冰/楊昇儒)111121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