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特派專欄(中央社記者尹俊傑紐約25日專電)紐約是個多元文化匯集的地方,台灣文化處在其中,多年來能見度始終不高。這半年來,一間復古又現代的柑仔店嘗試從食物切入,以獨特的存在讓更多在地人認識台灣。
身在異鄉,想家時難免嘴饞。在紐約尋找家鄉味,除了上餐館解饞,去華人或亞洲超市買食材回家料理也行,但台灣產品在其中有如配角,總覺得少了家的感覺。過去,皇后區法拉盛(Flushing)有「小台北」之稱,如今大多是中國商家,曼哈頓華埠也是相同景觀,台灣遊子在這座城市愈來愈難找到歸屬感。
今年6月,兩名台裔女子催生的雲海嚴選柑仔店在布魯克林區威廉斯堡(Williamsburg)開張,致力用充滿寶島風味的陳設、品項翻轉台灣元素在紐約日漸難尋的局面。
台美混血的創辦人鄭衍莉(Lisa Cheng Smith)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雲海在紐約市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它早該在這裡了,為何之前沒有?這邊有很多日本、印度、泰國專賣店,每個國家在這裡都有存在感,台灣確實也有,但存在感較低,而是跟來自中國等地的食物混在一起。所以對我來說,在這邊開店像是我們完成一小塊拼圖。」
雲海嚴選從電子商務起家,起源是鄭衍莉身在設計、零售業時跑單幫,從台灣把她鍾愛產品帶到美國的副業。她在德州成長,台灣感覺像家鄉,卻從來不是家鄉,但身為台灣人又是重要的童年回憶,她長大後因此四處尋找台灣的東西,想做能代表台灣生活風格與文化的事。
去年2月底,中國片面宣布暫停進口台灣鳳梨,時值林思妤(Lillian Lin)以合夥人身分加入雲海團隊,在美國共同發起以群眾募資支持台灣小農的活動。
林思妤生於紐約、年幼時隨父母回台讀到高中畢業才返美求學發展,出社會後曾任顧問、在餐飲集團與食品進出口公司任職過,一直沒有機會介紹台灣文化,投入雲海團隊算是她融會貫通後的不同嘗試。
雲海從電商跨足實體店面,在紐約頗富名氣的台菜餐廳Win Son(盈成餐館)扮演重要角色。
Win Son使用的部分醬料原本就由雲海供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後,紐約餐飲業大洗牌,Win Son把握機會拓展版圖,在餐廳對街新開一間烘焙坊,旁邊留有閒置的小店面,最後變成雲海開店的落腳處。
林思妤在台灣透過視訊受訪表示,開店是想讓紐約有一個屬於台灣文化、食物的地方,這原本是雲海經營5至10年的遠程計畫,沒想到提早實現,她覺得很幸運。
開店後,鄭衍莉與林思妤必須兼顧線上與實體生意,也多了聘請人手顧店等煩惱。但在她們眼中,成就感遠多於開店面對的種種挑戰。
鄭衍莉說,曾見到Uber呼嘯而過突然煞車,顧客衝進店把產品塞進購物籃,這代表雲海打出知名度,顧客專程到店內把東西買回家;也曾見到有人閒逛到店裡,不禁發出讚歎聲,驚豔的不只是店面本身,也包括陳列台灣文化物件營造的氛圍。
走進雲海店面,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在台灣都會,傳統柑仔店逐漸凋零,在求新求變的紐約,這種充滿古早味的風格更是難見。在這裡,顧客能選購醬油、麻油等多種醬料,在乖乖等零嘴、蘋果西打等飲料中找回家鄉的溫暖,大同電鍋與大同寶寶的存在更讓復古味加分。
談到仿古設計緣起,林思妤說,想到台灣食物,心中自然而然浮現雜貨店,因為想台灣的時候,從小長大的記憶就是柑仔店。
琳琅滿目的貨架上,一排鳳梨、芒果、芭樂、蓮霧乾特別顯眼,這也是雲海品牌自豪之處。
去年中國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後,雲海在美國發起群眾募資,直接向台灣小農採購做成果乾,以利進口到美國。初步目標是2萬美元,結果反應出乎意料熱烈,最終募到近11萬美元(約新台幣338萬元)。鑑於台灣果乾品質出眾,雲海在鳳梨之外擴大產品線,把芒果、芭樂、蓮霧乾也帶進美國。
林思妤說,雲海今年再度與台灣小農合作,訂了一批新的果乾,希望形成永久合作關係,讓雲海能一直把台灣的水果介紹給美國人。
近一年來,兩岸關係持續緊繃,中國加強對台貿易施壓,禁止進口品項擴大到石斑魚等水產,近期連台灣糕餅業也遭波及。
身在美國的鄭衍莉說,中國下禁令的品項,雲海不見得都能立即進口,鳳梨乾有道理,其他產品則可能不可行。因此,雲海嘗試協助的方式是在美國推廣台灣文化,讓在地客群重視台灣美食,從食物更了解台灣,進而將台灣視為一個獨立所在。
林思妤呼應表示,增進美國民眾對兩岸議題的意識與了解,是台灣面對中國施壓之際,雲海著力的方向。
林思妤說:「在台灣的台灣人很清楚台灣是什麼,台灣文化跟中國的差別等。當你在美國,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是什麼,根本不知道台灣在哪裡或是與中國的差別,所以我們扮演的角色就是教育、歡迎,透過食物是一個很容易連結人的方式。」
這展現在雲海店面以英文介紹產品,不只服務台灣顧客,也致力拓展美國客源。現在離紐約形成台灣聚落仍遙遠,但威廉斯堡這個街角或許是第一步。一步一腳印,築夢踏實,正如雲海嚴選,台灣終究會讓世界更多人看見。(編輯:韋樞)111122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