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英國大學對中依賴過深 恐助北京惡意活動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4日專電)英國「泰晤士報」一項調查報導指出,超過40所英國大學院校與涉及北京惡意活動的機構合作,而這些機構與中國的核武及其他軍事科技研發、間諜活動、駭客行動、新疆維吾爾族遭受的種族屠殺有關。

報導舉例,國際排名亮眼的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與北京清華大學簽有研究合作協議。清華大學遭指與中方的網路攻擊、高階國防研究及用於新疆的聲音辨識技術有關。

英國部分大學院校與被稱為「國防七子」的7所中國國防工業院校有連結。這些學校與中共解放軍關係密切,且曾遭指控為共軍獵取外國研究成果。

英國國會下議院外委會主席克恩斯(Alicia Kearns)表示,「不知者無罪」這個藉口已不管用。儘管跨國研究合作有助發展知識經濟,在建立雙邊關係前,英國各大學院校必須對目的在強化中國軍事能力、或涉及人權侵害事件的機構有清楚認知。

「泰晤士報」(The Times)23日報導,許多英中學術研究合作關係可謂英中「黃金時代」遺緒。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指出,近5年共計有42所英國大學院校曾與具安全風險的中方機構簽定協議,其中部分機構更因為與中國政府和軍方的關係很深,被ASPI評為「非常高風險」。

不過,報導強調,沒有一所英國大學院校可被認定是有意識地協助中國。不過,有鑑於中國大力發展「軍民融合」,英方不應低估民間合作隱藏的軍事風險。

總部位於瑞士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反跨國組織犯罪全球倡議」(GI-TOC)高階分析師索萊(Martin Thorley)說,威權與非威權國家的大學院校不能相提並論。調查顯示,一如其他許多領域,英國高等教育的對中關係「黃金時代」遺緒仍未消失。

除了研究合作,「泰晤士報」提到,英國大學院校與中方簽定的協議大多與學生交換計畫及課程連接有關。

回應「泰晤士報」詢問,與中方有「非常高風險」夥伴關係的英國大學院校多表示,已事先對國際夥伴進行適切調查。劍橋大學表示,校方有風險管理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相關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報導提到,自2018年1月至去年6月,英國政府曾擋下近12件英國大學院校研究成果及技術對中出口許可申請案;這些申請案遭判定具軍事用途疑慮,其中9件涉及「軍民兩用」技術或產品。

去年9月媒體曾揭露,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關閉了兩座實驗室。這兩座實驗室受中國國防企業資金支持,而相關企業因為與共軍的關係密切,遭美國政府制裁。

「泰晤士報」的報導引發不少迴響。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銳生投書指出,相關調查結果凸顯英國政府嚴重失職:部分大學院校與中國機構有不恰當的夥伴關係,原因是政府提供的指引無法滿足實際需求;若缺乏明確規範,大學院校無法確知何時不該與中國夥伴合作。

曾銳生也提到,英國部分大學院校太過依賴源自中國學生的收入;一旦斷了這項財源,大學院校恐難保財政永續。

另一方面,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尋求借學術合作之助滿足他放眼全球的野心並壓迫人權,曾銳生強調,切斷與中國的學術連結無助增進全球民主與人權。

他指出,「我們需要的是聰明脫鉤(decoupling)」。為達此目標,英國政府應成立由科學、國家安全及中國事務專家組成的審查委員會,以導入、重新檢視或更新大學院校與中國合作相關規定。英國政府並應提供大學院校足夠資金,以利校方擺脫對中國學生的依賴。

具中國經驗的前英國資深外交官彭朝思(Charles Parton)也投書提及類似的審查委員會構想。他進一步建議,這類委員會也應有效率地管控中共對英國高科技新創企業的收購。(編輯:郭中翰)112012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