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31日專電)圖像小說「來自清水的孩子」法文版上市,吸引讀者與媒體關注。讀者表示,探究台灣是股潮流,作品剛好提供完整歷史。繪者告訴中央社,盼讓世界從台灣民主進程看見人性的希望與力量。
「來自清水的孩子」1月26日在安古蘭國際漫畫節首賣,這套4冊的圖像小說介紹自1930年起的台灣,以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的生命故事為出發點,有小人物也有大時代,透過驚豔繪畫讓國內外讀者深入淺出地了解台灣近現代史。
法國出版社Kana公關負責人努涅斯(Stéphanie Nunez)向中央社表示,由於俄烏戰爭等國際局勢,且媒體不斷提及,現在讀者對台灣更加好奇,被這部以平凡男孩視角完整講述台灣不平凡現代史的作品所吸引。
她表示,作品在安古蘭首賣非常暢銷,不僅吸引文化、漫畫有關媒體報導,更罕見有快訊週刊(L’Express)、解放報(La Libération)等主流媒體要求專訪,「法國整體都對台灣更感興趣,這是一股潮流,很開心我們剛好參與其中」。
「來自清水的孩子」繪者周見信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蔡焜霖不只是受難者,也在之後創辦了台灣兒童雜誌「王子」,更曾資助台東的紅葉少棒隊,推動兒童文化;因此,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游珮芸在多次訪談後撰寫文本,並與慢工出版社合作,把其豐富的人生轉化爲能被更多人看到的樣貌。
慢工出版社長黃珮珊表示,在國際漫畫節參展過程中,時常被問及是否有關於台灣歷史的漫畫,也讓她更迫切推出這部作品。
沒想到在找繪者時卻遇到難題,由於漫畫基於史實,需大量時間蒐集資料、考證,多數漫畫家都因手上有案子而一一婉拒,游珮芸便推薦已有繪本出版經驗的博士班學生周見信接下。
周見信告訴中央社,早期大家很避諱談論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即使出現在電影中,也多半用隱晦手法,不太會直接表述事件。在創作這本書時,團隊參考「鼠族」、「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等處理歷史傷痕與轉型正義的圖像小說,發現他們都採用正面、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悲劇。
「若用控訴、批判來呈現歷史,對讀者會很沈重,恐怕無法讓更多人看到,所以我們以小朋友的生命故事做輕鬆的開場,慢慢帶入歷史背景,了解人們在經歷這段困難後如何活下來,並因不同抉擇走向各異的路。我們希望這部作品是個『呈現』,呈現人物在歷史中的位置與過程,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獨自判斷」。
例如作品中,刑求、監視的警察與政府人物都沒有五官,或直接是黑色影子。周見信表示,不想簡單地把角色畫得奸詐邪惡,「二元對立的樣板不是我們要做的,我們想讓讀者思考,這些無臉的留白形象代表的是什麼?或許是權力、私心,也可能是權力結構下被迫順從的平凡人」。
周見信哽咽告訴記者,即使蔡焜霖每次與後輩分享都難忍淚水,但仍願意重複講述傷痕,因他認為這是重要的事、存活的意義之一。
這讓他更渴望呈現人在幽微的環境中,如何靠著希望和微光存活下來,奮鬥發聲,把故事告訴下一代的年輕人:台灣曾有這樣的痛,而今日的自由民主,是前輩犧牲生命、青春換來的。
對於作品的目的,周見信表示,首先想讓國內外讀者藉由作品認識台灣島嶼民主化的歷程,如何走到今天自由民主;再者,去討論人性如何在困頓、壓迫的結構中找到希望,直面過去並向下一代訴說,好繼續往前走。
講到安古蘭漫畫節作品首發,周見信指出,或許法國民眾最近對台灣議題很有感,所以在簽書會時,有許多讀者替台灣加油,說作品讓他們更認識台灣;也有讀者表示,在市場上有日本、中國等歷史作品,卻感覺台灣缺席,能找到這部作品讓他們很開心。
「來自清水的孩子」已在國際賣出6語版權:日、韓、阿拉伯、英文、德文、法文,其中日文版即將發行第四冊,獲得廣大迴響,日媒大篇幅報導、出版很快再刷,甚至賣得比台灣更好。
「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作者河野史代不僅大力推薦「來自清水的孩子」,更開始研究作品繪畫方式。周見信說:「我超感動,她是我的目標,但現在她卻對我的作品感興趣,這真的是很大的回饋。」
周見信告訴中央社,創作這套書有點像是完成心願,也是自己送給台灣的禮物,「每個在台灣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專長去貢獻給國家,不是什麼偉大的事,而是我該做的;同時作品能獲肯定,帶我到世界各國,真的很榮幸」。(編輯:周永捷)112020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