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透過「穆斯林外交」壓制印尼對新疆批評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雅加達2日專電)印尼學者拉瑪特日前指出,中國在印尼透過向官員宣傳中國正面形象、與穆斯林組織建立密切關係、向穆斯林學生提供獎學金及擴大媒體報導中國正面新聞等4種形式,進行「穆斯林外交」,藉此壓制印尼社會對新疆的批評。

印尼外交學者拉瑪特(Muhammad Zulfikar Rakhmat)1月以「取得穆斯林認可:中國在印尼的穆斯林外交」為題,在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發表文章,詳述除了經濟影響外,中國是如何透過「穆斯林外交」,壓制印尼社會批評對北京在新疆地區的行為。

拉瑪特在期刊中寫道:「中國將大約200萬名維族穆斯林關押在集中營,以進行政治再教育,儘管許多人權組織對此發表看法,但多個穆斯林國家卻對此保持沉默,其中包括擁有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印尼。」

拉瑪特在文中提及,印尼去年10月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拒絕就新疆侵犯人權進行辯論,並提及「多年來,儘管印尼政府捍衛緬甸洛興雅(Rohingya)穆斯林的權利,也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行為,但對新疆議題則視為分裂主義,並多次表示不干涉中國內政」。

他指出,中國提供的借貸、投資及與中國的貿易等經濟考量是穆斯林國家對新疆議題保持沉默的主因。

拉瑪特在該文中詳細解釋中國的宗教外交,並稱「在不同的宗教背景下,中國採取不同的宗教外交策略」,拉瑪特提出「穆斯林外交」的概念,意指針對穆斯林社群的外交策略,探討中國如何拉攏全球穆斯林社群。

拉瑪特歸納出中國在印尼進行的4種「穆斯林外交」形式,分別為:向官員宣傳中國正面形象、與穆斯林組織建立密切關係、向穆斯林學生提供獎學金,以及擴大媒體報導中國正面新聞的力道。

拉瑪特以「向官員宣傳中國正面形象」的形式舉例,他指出,自2018年,幾乎每年都有印尼人至中國大使館前針對新疆議題進行抗議,而隨後中國大使館會舉行記者會並與印尼官員會面,強調中國確保新疆穆斯林的基本權利,包括宗教權利。

另外一個例子是「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2020年發布報告稱,中國在新疆拆除數千座清真寺後,時任中國駐印尼大使肖千訪問了當地幾座清真寺並會見了穆斯林社群,並抨擊該報告。

拉瑪特指出,很多官員在與中國駐印尼大使見面後,曾在社群媒體或聲明中,發表中國正面形象的論述,像是印尼首席安全部長馬福(Mahfud MD)曾在與中國駐印尼大使見面後在推特上寫道:「我經常去中國,看到許多清真寺、清真餐廳和穆斯林,(他們)很安全。」

另外,拉瑪特也表示,在北京對維族大規模拘留後,2018年印尼最大的穆斯林組織穆罕默迪亞協會(Muhammadiyah)和印尼伊斯蘭教士聯合會(Nahdlatul Ulama)曾經公開譴責北京對維族的態度,並要求中國政府解釋,隨後中國開始對印尼穆斯林組織展開許多動作。

他寫道:「由於中國意識到這種情況可能加劇印尼長期存在的反華情緒,並影響中國在印尼的經濟利益,因此對印尼穆斯林組織進行『穆斯林外交』。」

中國向這些組織解釋,制定新疆政策因應當地的恐怖主義及分裂主義,並將自身塑造成穆斯林的盟友,邀請穆斯林組織成員赴新疆訪問。隨後,印尼穆斯林組織也改變了當初的譴責態度,不再對中國批評。

拉瑪特指出,除了穆斯林組織,中國也提供多項獎學金給印尼穆斯林學生,並和印尼伊斯蘭學術機構合作。至於在媒體宣傳方面,則努力控制有關中國、中國對伊斯蘭教的立場和新疆問題的訊息,並邀請記者或網紅到中國採訪,以報導中國的正面形象,或分享新聞內容及審查不符合中國官方宣傳的內容。

拉瑪特在文中總結稱,中國對印尼的「穆斯林外交」有兩個目標,分別將中國塑造為尊重伊斯蘭教的國家,並避免印尼穆斯林社群對中國人權的批評。他認為,中國對印尼的「穆斯林外交」有其成效,未來將會持續下去。(編輯:黃自強)11202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