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3日電)中國首度出現數十年來人口負成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雷曉燕表示,中國生育率降固然與先前實施的生育政策有關,但更需解決女性就業遭受歧視,這可從調整產假制度著手。
北大國發院今天表示,中國人口負成長提前到來,去年底中國總人口14億1100萬,比前年底減少85萬,人口自然增長率負千分之0.60,進入負成長區間早於原先預測的2028年前後。
雷曉燕最新出版的著作「全球變局:經濟新格局下的長期主義」指出,中國之前實施的一胎化肯定對生育率降低構成影響,並導致生育率驟降而非正常的緩降。
但當局揚棄一胎化改實施二孩甚至三孩政策,收效仍不顯著,關鍵在於還有三座大山橫亙於前,那就是生育、養育和教育成本。
如此只放寬生育數顯然不夠,因為很多調查顯示,即便沒有生育數的限制,女性願意生二孩的意願也不高,有意生三孩的人更少,特別是年輕人,生育意願越來越低。
因此必須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才能促使生育率明顯回升,若干建議延長女性產假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同時還可能加重企業對女性的歧視,借重國際經驗,可思考增加當爸爸的陪產假。
目前中國男性的陪產假最多一個月,如果陪產假延長至與女性產假相當,一方面可化解企業對女性的歧視,另可鼓勵男性更多參與撫育小孩,避免父親缺席的喪偶式育兒。
雷曉燕更建議,由政府負擔產假、陪產假期間的工資,減少企業成本,應可化解企業對生育小孩員工的歧視。
她還說,先化解女性就業歧視,生育率不振的問題才能有解,否則將導致生育率續降的惡性循環,但化解之道絕非只是簡單延長產假而已。
此外,由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於11日主辦的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指出,中國女性現有子女數由2019年的1.63下降到2022年的1.19。
同時女性終身無孩率快速上升,2015年為6.1%,2020年接近10%。育齡婦女生育意願不振,2021年平均打算生育子女1.64個,低於2017年的1.76和2019年的1.73個,生育主體90後(1990年代出生)和00後女性,僅打算生1.54個和1.48個。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曾指出,至2030年代以後,中國人口結構更將不如美國,並陷入長期經濟疲軟。(編輯:曹宇帆/張淑伶)112021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