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13日電)據報導,近4年來,香港8所政府資助大學的本地教員減少了14%,具中國大陸背景的教員則激增35%,有人正面看待,也有人認為本地學者憂慮政治氣氛。
明報今天在報導中引述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資料指出,本地各大學的大陸教員(包括海歸)人數持續上升,由2017至18學年的1175人增至2021至22學年的1592人。
同期間,本地教員由2003人減少至1722人,其他國籍的教員人數沒有明顯變動。
按比例計,大陸學者占整體教員由24.4%升至32%,本地學者則由41.5%跌至34.6%。
在各所大學中,理工大學的本地學者減少最多,5年間由506人減至380人,跌幅達24.9%;同期間,理大的大陸學者由154人增加近一倍至297人。
此外,嶺南大學的本地學者同期減少約兩成。
報導引述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說,近年社會環境導致不少海外和本地學者離港;而大陸改革開放後有更多大陸學生到海外留學,全球「海歸」學者不斷增加,大學招聘時聘請較多「海歸」背景的大陸學者屬自然現象。
本月初離港赴英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歷史系教授葉健民說,客觀而言,「海歸」學者學術能力強,出版論文能力「驚人」;近年香港不同大學都設有大陸分校,大學增聘大陸學者或出於生源考慮。
他認為,近年離港的本地學者資歷較深,積極參與本地社會事務,他們離港會令學術界失去一定動力。
此外,資深學者以往在大學行政層面可為年輕學者抵擋部分政治壓力,例如後者被投訴時「在委員會頂一頂」,如今資深學者紛紛離開,葉健民憂慮年輕學者未來需承受更大壓力。
但整體而言,葉健民認為,政治取向不分國籍,不相信大陸學者的增加會削弱學術自由。他形容部分本地學者及大學管理層也保守。
報導同時引述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說,本地學者人數及比率下跌,反映不少學者近年離港,他們普遍對社會氣氛失望,憂慮在目前政治環境下做研究會誤觸「紅線」,也有外國學者對於來港有顧慮。(編輯:周慧盈)112031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