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學者同聲:須讓中國確信犯台遠不符成本效益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22日專電)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今天舉行聽證會探討台海緊張情勢,與會歐美學者均表示,歐盟應透過外交手段警告北京犯台代價,使習近平確信發動台海戰爭將遠遠不符成本效益。

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外交事務委員會的這場聽證會中,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透過視訊指出,台灣是美中之間風險最大的議題,台海戰爭將對全世界帶來災難性影響。

她強調戰爭並非無法避免,而歐盟國家在遏阻中國上有幾件事情可做。首先是協助形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成本效益」評估,讓他相信若對台動武將付出不划算的巨大代價,並與美國及盟友協商對中國犯台可能的制裁方案,增強對北京警告的可信度。

其次是降低歐洲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這會使整套遏阻方案更具說服力,也有助於減少歐洲面對中國反制措施時的脆弱性。

她並建議歐盟國家的船艦可通過台灣海峽,藉此強調國際自由航行權,還有增強歐洲本身的防衛能力,包括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擔起更多事務,以便美國可能需要將防衛資源轉移到印太地區。

葛來儀主張歐洲應該幫忙提高台灣的經濟安全,包括洽簽類似美國與台灣的「21世紀貿易倡議」,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也應該開始進行與台灣雙邊投資協定相關的衝擊評估和「範圍界定」(scoping excises)等貿易談判前置作業。

她強調,歐盟與台灣的經貿協定不但對雙方經濟都有好處,而且任何與台灣的經貿協定都具有政治上的重要性,因為台灣長期被孤立在區域經貿協議之外,雙邊協定對台灣的安全有幫助。

「如果歐盟能與台灣達成雙邊投資協定,而台灣則在歐洲投資設立一座晶圓廠,我相信這會是雙贏局面。」葛來儀說。

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研究員李愛玲(Helena Legarda)表示,在習近平改變對台策略、變得更具脅迫性,加上兩岸和平統一的機會越來越低,以及美中競爭關係惡化這3大因素作用之下,北京將持續對台壓力,尤其直到明年1月台灣總統選舉,這會使台海情勢越來越不穩定。

她認為歐盟應該開始預想可能的遏阻策略,包括對中國制裁的意願和可能的劇本,因為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比歐盟與俄國關係更廣更深,所以這個困難的問題現在就該開始討論。

法國智庫「策略研究基金會」(Fondation pour la Recherche Stratégique,FRS)研究員博達安(Antoine Bondaz)指出,相較於美國提供台灣事實上的安全保障,歐盟能做的較有限,但應該聚焦在透過外交手段影響中國的攻台成本效益評估,讓北京相信「成本太高、風險太大」。

他舉例,4月初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出訪中國,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今年也計畫訪中,都可藉機向北京傳達維持台海和平現狀的重要性。

博達安也認為歐盟在經濟上對台灣可以做得更多,包括提高往來層級。此外,也要避免北京分化歐洲與美國的關係。

有議員問及遏阻說比做容易,而制裁也可能無效,究竟如何使北京確信?

葛來儀表示,中國會擔心歐美聯手,而科技和金融方面的制裁最有潛力造成衝擊。雖然有前例顯示經濟制裁效果可能不如預期,不過因中國經常呼籲歐盟要「戰略自主」,因此若北京看到歐盟選擇與美國立場一致,並讓中國知道想與歐盟關係正常化就不能侵犯台灣,這些都會是重要訊息。

她說,國際社會遏阻俄國入侵烏克蘭的努力已失敗,世人為此付出很高的代價,如果遏阻習近平犯台也失敗,代價更將遠遠超過於此。(編輯:陳正健)112032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