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禁燒錫箔元寶 中國學者:祭祀應因地制宜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5日電)今天是清明節,浙江一殯儀店近日因銷售錫箔元寶被罰,原因是中國多地禁售殯葬用品,冥幣、元寶都列入,有網友疑惑如此一來清明掃墓要如祭祀祖先?專家建議祭祖文化應該因地制宜。

陸媒紅星新聞今天報導,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一殯儀店近日被行政處罰,原因是店內銷售的錫箔元寶屬於封建迷信殯葬用品。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有人贊成,也有網友表示不理解,元寶都不讓燒了?那回家掃墓要燒什麼給祖先?

陸媒實地走訪某殯葬用品店,店主稱冥幣、元寶之類的殯葬用品可以在店內買到,但按照當地規定,封建迷信殯葬用品不得在公墓管理處封閉焚燒場地進行焚燒。

店主補充說,當地公墓一般都安排有值班人員負責監督,所以在購買此類殯葬用品後,只能提前焚燒,再將灰燼送往掃墓場所。對於目前推行的禁售令,店主表示可以理解,但希望一些民間的習俗能夠保留。

另陸媒九派新聞報導,依政府法規數據庫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多地公布推進文明祭祀移風易俗,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喪葬用品相關政策。

例如哈爾濱市禁止在喪事活動中擺放、焚燒冥幣和紙人、紙馬(牛)等紮糊的喪葬用品,或者從事扮巫婆、神漢等封建迷信活動。

蘭州市規定,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紙錢、紙紮等殯葬用品、重慶市禁止製造、銷售冥幣、紙紮等封建迷信殯葬用品。

對於禁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一事,不同專家和學者持有不同觀點。

南昌大學法學院講師胡可表示,對制定此類行政規章,包括設置處罰依據的合法性持憂慮態度。他認為這些規章不符合民俗,同時缺乏法理依據,是一種簡單化的行政措施。

他表示,祭祖是幾千年以來傳承下來的文化,並不是近幾年來才有的新事物,包括燒紙錢、燒香等,這些象徵著後人對祖先的哀思,代表著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後代的美好的祝願,並不違反公序良俗,不能簡單認為是封建迷信的東西。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熊威表示,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看,這類規章肯定是推行文明祭祖、移風易俗進程的組成部分。其關鍵是考慮因地制宜,既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同時也要考慮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需求。

熊威認為民俗文化一直在演變,但清明節核心始終是追思祖先,形式本來就是多樣化的,沒必要非得統一,比如,在城市可能很多人會選擇鮮花祭祖這樣環保的方式,而農村則會選擇偏向傳統的祭祀方式。(編輯:唐佩君/周慧盈)11204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