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伊斯坦堡12日專電)伊斯坦堡逾700萬朵紅、黃、粉色鬱金香綻放,蔓延成一片花海。蘇丹艾哈邁德廣場的「鬱金香毯」更成遊客打卡景點,盛況不輸荷蘭。土耳其鬱金香熱已持續百年,深入文化生活,鄂圖曼兵器上還可見「芳蹤」。
聊到鬱金香,荷蘭是如膝反射的直覺聯想地點。其實,土耳其比荷蘭更早發現這款魔幻之花,也同樣以鬱金香為國花。
2006年以來,伊斯坦堡每年4月都會舉辦鬱金香節,蘇丹艾哈邁德廣場(Sultanahmet Square)的「鬱金香毯」,以及歷史悠久的埃米爾甘(Emirgan)和居爾哈內(Gülhane)公園等朝聖地點週末盡是人潮,有人帶上野餐墊賞花,也有情侶聘專業攝影師拍照留念。
遊客伊席克(Hasan Isik)今天特地帶家人來蘇丹艾哈邁德廣場走走。他對中央社表示,土耳其人除了喜愛鬱金香如同絲綢般的花瓣以外,鬱金香也象徵春天到來,賞花可說是「以一種富有情感的方式迎來季節更迭」。
伊斯坦堡鬱金香節不只能賞花,音樂會、展覽、研討會也將於15日開跑,其中最受歡迎的活動是國際攝影比賽,吸引全球攝影好手前來搶拍花影。土耳其第一大城的藝術和文化生活也注入新一波活力。
相傳鬱金香原產於安納托利亞(Anatolia),也有說法指鬱金香的故鄉是哈薩克。鬱金香在羅馬帝國及拜占庭時期相對鮮為人知,12世紀開始在安納托利亞成為觀賞花卉。但要到鄂圖曼時期,鬱金香才正式竄紅成為眾花一姐。
鄂圖曼帝國的藝術品中,花卉不僅限於裝飾房屋及花園,還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鬱金香是鄂圖曼藝術家最常用的花卉之一,舉凡大理石、建築結構、衣飾、織物、地毯、墊子到墓碑都可見鬱金香圖案,甚至大砲及步槍等武器上也有「芳蹤」。
14世紀以來,人們對鬱金香更為痴狂。以「征服者蘇丹」名號打天下的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同時是位優秀的詩人,他以「阿弗尼」(Fuat Avni)為筆名寫下了許多詩篇,內容也提到鬱金香。
蘇丹艾哈邁德三世(Ahmed III,1718-1730)治下,鄂圖曼帝國曾迎來「鬱金香時代」。這一時期,全帝國上下對鬱金香的栽培及喜愛達到頂峰,鬱金香甚至一度成為交易貨幣,球莖可換取高額資金。
關於鬱金香是如何、由誰從鄂圖曼帝國帶到荷蘭,則是眾說紛紜,有一說是奧匈帝國大使布茲柏克(Ogier Ghiselin de Busbecq)1554年將鬱金香帶往歐洲。
據說有天他乘坐馬車經過艾迪尼(Edirne)時,看到一片鬱金香花田,並將其形狀比作「纏頭巾」(turban),也以此為靈感稱此花為tulipan,而tulipan源自波斯語的頭巾(dülbent或tülbent)。
事實上,土耳其人稱鬱金香為Lale,但受布茲柏克這句「如頭巾的花」所啟發,外界多沿用「鬱金香」(Tulip)一詞。
1559年4月,歐洲第一批鬱金香在德國奧格斯堡植物園(Augsburg Botanical Garden)盛開,短時間內開遍全歐洲,掀起「鬱金香狂熱」(Tulipomania)。法國小說家大仲馬(Alexandre Dumas)的經典作品「黑色鬱金香」就是以此為背景的故事。(編輯:張芷瑄)11204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