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中國與歐敵意增加 與中東歐合作名存實亡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25日專電)歐盟與中國關係近來風波不斷,歐洲議會和德國的議員在一場研討會表示,雙方的敵意和競爭有增加趨勢,去風險化的提議因此得到共鳴,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機制其實已名存實亡,

專精中國深度報導的德國網路媒體Table.Media今天舉辦研討會,討論歐盟與中國關係,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表示,正如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訪問北京前的演說指出,近年歐洲與中國之間的敵意和競爭增加,她針對經濟安全提議的「去風險化」(de-risking)因此得到許多共鳴。

包瑞翰認為,尤其在貿易保護政策,歐盟對中政策逐漸走向一致,可能造成歐盟分裂的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機制其實已名存實亡。

至於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認為歐洲不該在台灣議題成為美國的追隨者,在大西洋兩岸掀起風暴,包瑞翰認為,從馬克宏發言後只有少數人為他說話來看,這次爭議可說因禍得福,如今更多人知道什麼是錯的,歐洲本來就應該對印太地區擔起更多責任。

德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羅思(Michael Roth)也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合作機制基本上已失敗,不過中國仍持續用金錢和投資在歐洲擴大影響力,把心力集中在個別夥伴,盡可能與歐盟少接觸以弱化歐盟。

羅思指出,德國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在歐盟對中政策具有關鍵地位,因此他認為德國更應以身作則,為了歐洲共同利益強化與盟邦的協調。

德國最重要反對黨基督教民主黨(CDU)近日公布中國政策綱領,視中俄軍事合作是歐洲安全的威脅,認為應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學到教訓,強化經濟韌性和建立機制監督對中國的依賴,一改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務實立場和經濟相互依賴的策略。

基民黨黨團副主席史巴恩(Jens Spahn)解釋,從對外擴張的野心和意識形態治國來看,中國近年的變化非常大,既然這個最大貿易夥伴改變了,德國也必須做出回應,因此制定這份文件。(編輯:陳政一)112042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