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8日專電)集結5位台灣與馬來西亞藝術家數十幅精彩原稿的亞洲紀實漫畫原稿展,幕後推手之一是來自檳城「共思社」成員李嘉霓,她希望藉由藝術策展,把抽象的「共享空間」人文對話,轉換為社會、藝術和文化的行動實踐。
「Angin Berlabuh 亞洲紀實漫畫原稿展」6日於檳城展出,包括台灣的阿多(Adoor Yeh)、劉宜其(61Chi)和曾耀慶,以及大馬的甘承耀(Lefty Julian)和冼佩珊(NOvia Shin)在會場呈現創作題材、風格迥異的原稿,搭配陳列記錄創作過程的資料筆記、草圖、分鏡稿,讓與會者理解從概念發想到具象化的過程。
這項展覽展現漫畫在紀實領域的各種可能性,李嘉霓是致力推動這場公共藝術對話空間的靈魂人物。
李嘉霓今天告訴中央社,共思社(Ruang Kongsi)中的Kongsi是取「共享」(sharing)之意,而Ruang則是代表「空間」(space)。共思社目前的9位成員中各有不同專業領域背景,透過這個概念作為起點,把「共享」和「空間」的想像轉換到社會、藝術和文化的行動實踐。
她指出,2018年10月底成立的共思社,主要宗旨期盼打造開放、公眾參與及互動空間,進而串聯文化、藝術、社會議題,促進社會大眾的思辨及行動力,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公民社會。
李嘉霓引述共思社網站文字為例,說明「當我們談空間時,不只是談有牆,有屋頂的空間,但也包括了思考與思辨的空間」。共思社希望把抽象的空間概念落實於具體行動中。
她受訪說,共思社不僅是推動哲學、社會議題、人權、民主等人文知識中心,也兼具社區圖書館功能,如同一個社區營造的根據地與藝術家的展覽空間。
李嘉霓表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屬於非營利組織的共思社也獲得藝文界支持,諸如透過人民之聲(SUARAM)檳城辦事處、不三不四電影俱樂部、大馬同人互助諮詢協會(PLUsos)等團體協助,才能在近年來舉辦各種社會活動、電影分享討論、學生論壇與性別平等工作坊。
李嘉霓指出,大馬在英國殖民時代開始出現政治漫畫,後來開始出現描繪社會現象的內容。其中,大馬國寶級漫畫家Lat創作的「甘榜男孩」(Kampung Boy),不僅描繪日常生活,也記錄社會議題與地方政治現象,算是地方最早的「紀實」漫畫。
而這次邀請台、馬的紀實漫畫家在檳城展覽就是共思社在藝術領域行動的實踐成果之一,透過漫畫這個媒介關注一般日常生活話題或社會議題,展現漫畫在視覺敘事等紀實領域的可能性。
她告訴中央社說:「如何藉由漫畫的媒介,顛覆普羅大眾對刻板的漫畫簡單搞笑印象,而是能做到記錄真實事件,達到深入討論或關懷社會議題。」因此,這次展覽就是要製造一個「空間」,讓大家在這個空間裡相遇並彼此對話,建立可以討論的公共空間。
李嘉霓2014年自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後鮭魚返鄉,在家鄉檳城創造一系列的藝術對話空間,只要覺得在台灣看到很棒的作家或藝術作品,如果有合作機會都會想引進檳城和家鄉的人互動,而「我某個程度的藝術背景,都是在台灣汲取的養分」。她後來再赴台灣攻讀碩士學位中。
不過,李嘉霓認為,大馬的藝文生態與看展模式都與台灣不同,雖然台灣有很多很棒的作品,並非都適合大馬藝文環境展演。由於她和台灣連結很深,更要扮演好中間媒介角色,讓台灣和大馬藝文作品相互交流對話。
台灣慢工出版「熱帶季風」系列掀起的紀實漫畫浪潮,作品原稿於台、港展出後,今年5月在檳城首要文創空間興巴士(Hin Bus Depot)呈現。這項展覽由共思社、台灣慢工出版社、台灣文化部及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聯合呈現,興巴士藝廊和藝文園區COEX贊助場地。(編輯:韋樞)112050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