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9日電)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各界期待中國經濟能在COVID-19疫情後走向復甦。但在房產銷售、工業生產及消費數據表現全面疲軟,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加上大學畢業生求職困難等因素,更削弱了人們的信心。
金融時報今天發表題為「信心是個大問題,中國經濟復甦乏力」的報導,描述中國經濟的現況。在報導中,一名來自山東、現年25歲的大學畢業女生Anna Li形容,今年是她印象中找工作最難的一年,甚至比疫情期間還難。因為她已經投了半年簡歷,但至今一份錄取通知書也沒收到。
Anna Li說,這半年的求職讓她真的快累死了。但即使能找到一份辦公室工作,薪水通常也難以維持生計。
報導指出,5年前中國經濟成長得夠快,許多大學畢業生能搶到好工作。但如今他們的前景不那麼確定,因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強硬的「動態清零」政策收回後6個月,中國的經濟復甦卻未能加快步伐。
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4月和5月初的工業生產及獲利、房地產銷售及信貸成長,都低於分析師們的預期,削弱了人們對中國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成長前景的信心。
這種經濟成長趨緩的態勢已經波及了中國市場。銅、鐵礦砂等大宗商品價格走低,股市下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7元大關。至於消費者支出,今年初防疫措施放寬時一度大增,此後卻因經濟前景黯淡而回落。
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閃輝認為,「信心是個大問題」。對消費者來說,他們擔心未來,因此真的不想花錢。而私人投資也很疲軟,與企業主們交談後發現,他們仍不願意投入。
中國領導人幾個月前希望藉由鬆綁防疫措施,讓中國擺脫經濟活動的抑制,增強商業信心,以重啟中國的經濟運轉,並公布了保守的經濟成長目標。在2022年僅成長3%創數十年來新低下,今年第1季官方公布的經濟成長率達到了4.5%。
報導指出,最近幾週的數據卻有所減弱,尤其是房市出現脆弱跡象。佳富凱研究(Gavekal Research)指出,中國4月份房市銷售額降到2019年同期的63%,而3月份 則是疫情前同期的95%。
同時,房地產市場的困境已蔓延至工業生產,由於對水泥、玻璃和相關產品需求下降,4月份工業生產較2019年數據也有下降;至於家庭消費,原是預期中經濟復甦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但4月的數據也失去了優勢;而在同月,中國城鎮青年失業率更上升到創紀錄的20.4%。
至於中國經濟未來展望,法人之間看法不一,其中仍有法人對中國經濟前景審慎樂觀。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對中國決策者而言,問題在於近期的經濟低迷是否屬於「小問題」?還是需要政府介入提供更多支持?預料官員們應會在未來2個月內觀察工廠的狀況後,再決定是否推出刺激措施。像是購車補貼、放寬購房限制、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等具針對性的方式。
專家預測,考慮到2022年上海封城等因素導致的低基期,中國制定今年經濟成長5%的目標應可實現。邢自強說,中國政府不會讓經濟成長低於這一水平,否則會增加長期失業率,並可能引發社會問題,而「社會穩定」是不可動搖的原則。
這項報導指出,無論政策走向如何,今年對中國青年來說都顯得黯淡無光。分析師表示,政府關注重點從金融和網路平台轉向工程和電子硬體製造,已經改變了勞動力市場,讓許多畢業生措手不及。
報導最後提到,來自湖南的20多歲女學生Christina Liu在獲得碩士學位但找不到工作後,決定到香港攻讀博士學位。她表示,自己的許多朋友不是正在努力找工作,就是正在換工作。其中一些人雖想辭職,但如果沒找到另一份工作,他們不敢真的辭職。(編輯:邱國強)11205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