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歐美喊去風險 本土企業也斷捨離中國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6日電)不僅七大工業國集團(G7)富裕民主國家致力對中國「去風險」,美國紐約時報15日報導,如今放眼布局全球的本土企業也極力切斷與中國的瓜葛,分析說,凸顯美國頒布對中國的限制措施奏效。

報導說,成長迅速的中國網路快時尚零售業者Shein亟欲布局全球,營運總部改遷至新加坡並註銷位於南京的起家厝,同時在愛爾蘭和美國印第安納州建置配送中心。

由於Shein打算於今年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計畫,目前已聘僱華府的公關公司,加緊宣傳擴張美國經營版圖的方案。

儘管如此,這家快時尚服裝的跨境電商與中國的關係,還是無法擺脫被另眼看待,其他的品牌像是影音和跨境電商應用軟體TikTok與Temu,都是美國兩黨聯邦國會議員格外關注的對象。

儘管Shein矢口否認,但掌握立法大權的民主與共和黨的議員們,仍指控Shein利用強迫勞動力生產的纖維製成衣,並聲稱Shein是被中共把持的工具。

像是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上月即表示:「不應被Shein掩蓋行跡的操作所迷惑。」

由於美中關係衝突益增,若干中國最具創業精神的品牌相繼疏遠母國,紛紛離開中國到外地闢建新廠房和打造營運總部,加強與他國的關係,並抹掉原本官網所有提及中國的點滴。

TikTok把營運總部設置於洛杉磯和新加坡,承諾砸15億美元(約新台幣460億元)保護用戶隱私,並使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不得染指美國用戶的個資。

Temu的營運總部則建置於波士頓,母公司拼多多控股則把營運總部由中國遷至愛爾蘭,中國太陽能企業為避免被美國課徵關稅,已於海外蓋廠房,並盡量別在新疆現蹤。

由於新疆使用強迫勞動力,如今美國禁止產自新疆的太陽能產品,像是太陽能巨賈晶科能源,已於中國境外建立一套符合美國需求的供應鏈。

其他的像是外資企業也建置區隔,以分別中國與全球的經營,並說這是避免牴觸近來針對中國的限制措施,或是以免危及商譽的最好辦法。

分析人士則說,企業相繼搬離中國的動機林林總總,包括更能夠接近外國客戶,以及避免中國當局打壓的風險。

也有的是基於實務考量,芝加哥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董事夏羅(Shay Luo)指出,像是減少人事和運務的支出,稅賦減免,擺脫美國消費者對中國製造負評的刻板印象。

但或多或少也與美國針對與中國做生意而頒布一連串限制措施奏效有關。

供應鏈研究公司Altana AI執行長史密斯(Evan Smith)說,自2016年以來,陸續執行損及中國對美出口的新法規、海關執法與貿易政策等,隨之而來則是「調適的因應之道」,包括離開中國建置新的子公司。

夏羅指出,如今越來越多跨國企業採取「中國加一」模式,以確保在他國可取得其他的貨源,以免在中國的供應鏈中斷,於是中國的本土企業也紛紛跟進。

而北京當局拘禁及騷擾科技公司高層和國外的諮詢顧問公司,還有疫情期間遭遇的大規模封控,以致企業界看清,在中國做生意還得對當局卑躬屈膝。

顧問公司「戰略風險」(Strategy Risks)執行長石宇(Isaac Stone Fish)說,Shein和TikTok基於降低牴觸美國法規與危及商譽的風險而出走,但別讓員工等遭遇中國官方的威嚇或逮捕的可能性也是考量主因。

儘管中國本土企業採取切割措施,但華府仍浮現不滿這些公司的氛圍,主要源自對於國家安全和強迫勞力的關切,以及中國態度強硬的政治立場所致。

也有些反彈是來自於互為競爭關係的同業,即因如此,不少國會議員藉此抨擊,晶科在美國製的太陽能板不符合享有減稅優惠的資格。

而上個月海關官員突襲這家公司位於佛州的工廠,原因為何至今尚未公布。

此外,向來較歡迎中國投資的美國各州政府近來也態度丕變,今年元月,美國維吉尼亞州州長楊金(Glenn Youngkin)擋下福特汽車運用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的技術以闢建廠房的協議,並稱此為「特洛伊木馬的關係」(Trojan-horse relationship)。

美國聯邦眾議院設立委員會,以檢視與中國的經濟和安全競爭,目前正在調查Temu和Shein與中國強迫勞力的關聯,議員們更呼籲,Shein發行IPO之前務必嚴審。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曾發表聲明說:「我們調查Shein、Temu、愛迪達(Adidas)與耐吉(Nike)就是要傳達明確的訊息:若無法確保你們的供應鏈沒問題,那麼就得離開像是中國等涉及強迫勞力的國家。」(編輯:曹宇帆/吳柏緯)112061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