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期刊遭撤稿多 中國多所大學清查問題論文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9日電)中國在國際期刊遭撤稿的論文占比高。多所大學近來開始「清查學術不端問題論文」行動,並倒查5年。分析認為,「運動式」的清查行動很難有長期效果,但有做比沒有好。

根據公開報導,自5月底到6月初,至少有30多所大學發布「清查學術不端問題論文」的訊息,包括寧波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其中引用了「科技部辦公廳關於開展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於4月27日印發。

這次主要是在地方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展開為期3個月的學術不端清查工作,清理範圍為2018年以來的學術論文。一部分學校還指出,要重點清查「納入人事考核或領取了科研教學業績獎勵的論文」。

凡是有關抄襲、剽竊、重複發表、內容偽造、操縱同行評議、存在買賣代寫、不當掛名等失信行為,都是清查的重點。

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今天發文指出,2022年,中國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論文數量世界排名繼續保持在第2位。不過,中國學者論文遭撤稿情況同樣令人矚目,2022年全年,全球有5488篇SCI(科學引文索引,涵括自然科學學科的核心期刊)撤稿,其中中國SCI撤稿2879篇,占全球所有撤稿的52%。

文章說,中國SCI遭撤稿的4大主要原因是:出自「論文工廠」、抄襲、數據不可靠和同行評議造假。

基於這些背景,這次的地方高校清理學術不端存量論文引起學界內外關注。

文章引述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李志民說,這是首次從國家層面大範圍地對學術論文進行自查清理,此前,在大批國際退稿事件發生後,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學校,已在內部進行了倒查。

文章說,對於中國的學術不端行為,一個廣為詬病的問題是研究單位的包庇,而這主要還是出在科研經費分配問題上,如果只是靠「自查」,很難解決問題。

長期關注科技政策的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賈鶴鵬說,對於中國這種行政主導,科研資源高度集中,以數字為主要考核方式的科研評估體系,「很難想像本次的行動會有特別大的長期效果」,但能起到棒喝的作用。(編輯:陳沛冰)112061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