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28日專電)「美中南海較勁,東協該如何自處?或乖乖就範?」具有台馬雙重背景的王能傑今天在廣播電台錄音室裡訪問學者,犀利訪問模式讓受訪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他透過聲音與聽友互動的專業養成與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的情緣。
曾在台灣求學的王能傑是道道地地的廣播人,今天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笑稱是誤打誤撞一頭栽進無邊無際的迷人聲音世界,天生渾厚磁性聲音著實讓他與廣播結下不解之緣。
出生於新加坡、在台灣完成大學學業,媽媽是台灣人的王能傑成長過程和一般的台灣同學有著不同經歷。馬來西亞籍的父親早年曾短暫加入馬共,爺爺將他的父親送到台南成功大學求學,後來在台東與他的媽媽認識,結婚後先舉家遷移到新加坡,最終還是回到台灣。
原以為擁有人生幸福方程式的王能傑卻在不同人生階段遭逢父母先後過世的人生打擊,只得返回東馬砂拉越(Sarawak)接續學業;由於父母雙亡,一人自力更生,也讓他養成提早面對社會現實的考驗。
幸運的是,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王能傑憑藉渾厚磁性聲音「誤打誤撞」進入東馬砂拉越的國營電台工作,練就身為廣播人必須具備的本質職能,數年的職場歷練雖讓他不斷成長,卻也再激發赴台灣大傳科系深造的心願。
王能傑告訴中央社記者,他雖然26歲才赴台留學,但經過銘傳大學大眾傳播系4年淬練,將廣播理論、行銷與昔日廣播實務完美結合,留台期間大量涉獵台灣綜藝節目型態、聆聽流行音樂與節目製作模式,特別是不同年代流行歌曲,累積從事專業廣播工作的實力。
他因此笑稱「我的專業養成與台灣有著千絲萬縷的情緣」。當初有機會在東馬加入電台工作,也是因為「想念台灣」,在東馬生活,接觸大量台灣綜藝節目和音樂,是解鄉愁的唯一途徑。
憑藉著多年經驗積累,王能傑大學畢業後先服務於台灣媒體和電台,領略與台灣聽友互動模式,再赴中國感受截然不同的廣播型態,最終在2016年再度返回人生中的第二個家鄉大馬,同樣在廣播領域中找到自己熟悉的聲音世界。
王能傑受訪表示,目前服務的BFM是馬來西亞唯一的獨立廣播電台,專注於財經新聞和時事新聞,期盼透過倡導理性、基於證據的討論,成為良好政策的決策關鍵要素。
他指出,BFM沒有接受大馬政黨補助,因此在討論時事或政治議題更能秉持中立與客觀立場,這種言論尺度在大馬來說算是相當大膽且犀利的。值得一提的是,BFM是相當友台的大馬電台,也非常關注台灣的政經情勢,而他則是電台裡唯一的台灣人。
對於記者詢及是否擔心受到中國打壓,王能傑說,身為廣播人要堅持的是客觀中立與新聞自由,這也是電台的宗旨,支持民主與自由,不在乎是否被列入黑名單。
他受訪說,BFM電台如今有專訪上市公司執行長(CEO)、國家政策、決策領袖、社會菁英與意見領袖的「財今烤問」中文Podcast,以及中文財經數位財經平台「財今」等,也特別關注台灣議題,尤其是即將舉行的台灣總統大選是大馬人關心的話題。(編輯:馮昭)112062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