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鎵鍺 促使外國供應鏈加速移出尋求多元化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5日電)中國3日宣布對鎵、鍺等半導體製程金屬進行出口管制,引起議論。華爾街日報報導,業界認為中方此舉不太可能立即影響半導體等產品的全球產出,卻很可能促使相關各國將供應鏈加速移出中國,並尋求供應鏈多元化。

報導指出,美中近年來各自尋求主導軍事、工業用途的核心技術,為此採取了一系列越來越有爭議的貿易舉措。中國對鎵、鍺的出口管制措施是最新的行動。

這項報導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國家政府及許多跨國企業面臨更大壓力,需要減少日益增加的地緣政治風險所帶來的影響。許多國家和企業正在推動,將部分生產和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一些企業並已開始將中國業務與全球其他業務分離。

中國此舉被認為是在反制美、歐、日、韓等國的科技封鎖。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昨天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政府的舉動是一個警告,意在「提醒包括美國、日本和荷蘭在內的國家,中國有反制選項,進而阻止它們進一步限制中國獲取高端晶片和工具」。

但半導體業界專家認為,中國此舉不太可能立即影響半導體等產品的全球產出。部分原因在於,中國政府如果過於嚴格地管控,反將傷害本國科技產業。然而,此舉已經為那些可能受到衝擊的國家敲響警鐘。

韓國政府昨天即召開會議,評估中國此舉的潛在影響,並承諾將採取更多措施,推動多樣化管道採購半導體製程所需材料;日本政府同日也表示,將研究中國此舉的影響。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在韓國半導體領域,鎵主要用於下一代產品的研發。一些用於半導體生產的氣體會用到鍺,但鍺可以被其他材料替代,而且還有其他進口鍺的途徑。副部長朱永俊指出,中國這項出口管制措施在短期內的影響可能很有限,但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

這項報導指出,整體而言,中國對鎵、鍺的出口限制,在短期內的影響可能是有限的。

報導提到,全球礦企長期以來一直忽視了鎵、鍺這類加工成本高昂的小眾關鍵礦物,而青睞可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大宗商品。與此同時,中國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出口這些礦物,成為占主導地位的供應國。

根據報導,全球第2大鋅生產商Nyrstar表示,公司正考慮在美國田納西州的鋅冶鍊廠,建造一座價值1.5億美元鍺、鎵回收加工設施,這一設施的鍺、鎵產量可滿足美國每年80%的需求。

報導提到,即使鍺、鎵供應受擾,金屬和採礦行業也有一些長期選項,有助於填補美國、澳洲等地出現的供應短缺。鍺、鎵通常作為鋅和氧化鋁精煉廠的副產品被回收。

此外,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資料顯示,美國阿拉斯加、田納西州、華盛頓州都蘊藏大量的鍺,且美國具備回收新舊廢料的能力。USGS今年稍早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國內的一些鋅礦床也可能蘊藏大量的鎵。(編輯:邱國強/吳柏緯)11207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