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縮壓力日益嚴重 是疫後經濟新挑戰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2日電)中國經濟面臨新挑戰,即日益嚴重的通縮壓力,這與西方國家當前在克服高通膨形成強烈對比。現今,中國政府的挑戰來自,要如何在避免經濟過度冷卻的同時保持社會穩定。

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6月份中國生產者價格比去年同期下跌5.4%,是連續第9個月的下滑,也是自2015年1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其中,能源、金屬和化工行業的企業被迫進行了價格削減,因為國內外需求都在走弱。

同時,消費品價格也在近2年半來首次停止上升,今年6月的消費者價格與去年同期保持穩定。而在5月份,消費者價格還有微幅的上升。

報導指出,中國製造業降價的做法反映國內外需求疲軟。疫情後,中國復甦停滯及西方國家央行加息抑制了消費者支出,令中國經濟面臨雙重打擊。

根據財經公司Barclay的數據,中國當前的經濟環境正面臨「困難的通縮環境」。通縮指的是價格普遍下降的現象,這可能會引發一種下行螺旋的經濟環境,通縮可能會導致消費者支出下降,也可能會進一步拖累經濟成長。

同時,如果企業為了應對萎縮的需求而裁員,可能會引發社會問題。因此,如何在避免經濟過度冷卻的同時保持社會穩定,將是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大挑戰。

另外,報導也說,中國對美國等西方經濟體的出口也在走弱,中國未像大多數國家那樣在結束疫情封控並重啟經濟後出現通貨膨脹,反而現出通縮趨勢,暴露出中國經濟在經歷3年疫情防控後的一些結構性問題。

這些結構性問題包含如經濟學家沈凌提出的消費和投資的不平衡,以及國有和民營企業在經濟成長中的不平衡。

而在房地產市場上,儘管官方放寬調控政策以刺激購房需求,但房地產市場復甦態勢仍然減弱;在汽車市場上,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10日發布的數據,今年6月,中國的乘用車銷售年增率為負2.9%。同時,國產與進口車商仍處在價格熱戰。(編輯:呂佳蓉/邱國強)11207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