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5日電)英國廣播公司(BBC)14日報導,因各地方政府放寬小販管制,加上青年失業率創新高,地攤經濟在中國日益蓬勃發展,卻也凸顯中國經濟的疫後復甦不如預期,甚至官方預估重振還需一年。
「低端人口」曾經是當局亟欲剷除的「大城市病」之一,像是首都北京,近年來以往熱鬧的批發市場一個個拆掉,路邊攤販一天比一天少,以免不利國家形象。
即因如此,疫情期間,已卸任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疾呼「地攤經濟」,隨即被官媒央視、人民日報、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等潑冷水。
但是門面光鮮終究不敵民生需求要緊,於是近來各地又開始鬆綁地攤經濟的管制,力求增加城市煙火氣,期待藉此帶動低迷的經濟上騰,至於先前三令五申的消弭低端人口,又不再是當務之急。
BBC製作長度約莫4分鐘的影音新聞,訪問賣冷飲的攤商帕爾哈提(化名),27歲的他是全職IT工程師,但上海的開銷令人咋舌,迫使他必須於本業之外想辦法另闢財源。
帕爾哈提說,疫情前的兼職甚麼都做過,包括洗車、當老師等,但疫情過後各行減少人員晉用兼職難求,所以萌生賣冷飲貼補房租的念頭。
但是看到在職青年也來分食地攤經濟大餅,52歲的中高齡小販魏清桂(音譯)不甚樂意。她的花店在疫情期間被迫拉鐵門,如今只能拉著推車在大街小巷兜售鮮花。
魏清桂說,有的人來擺攤純粹是玩票影響地攤經濟的市場,並說自己現在年紀大工作不好找,所以出來擺攤貼補家用。
香港「南華早報」(SCMP)6月26日報導,當中國當局致力於化解16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創新高,85%的勞工認為,中國職場裡有一道35歲的門檻,北京學者表示,一旦超過35歲的勞工丟飯碗,之後找工作更困難。
BBC訪問仲量聯行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說,目前中國就業市場壓力大,不論是甫踏出校門的畢業生或職場老鳥都承壓,對於就業經歷空白的年輕人更不利,所以街頭擺攤並非最壞選擇,何況年輕人喜愛靈活彈性的工時。
此外,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也反映在最新公布的官方數據。中國海關總署13日公布,以美元計價,中國6月出口比去年同期減12.4%,創3年來最大跌幅,超過市場原先預期的9.5%,進口減6.8%,則高於市場預期的4.1%。(編輯:曹宇帆/呂佳蓉)11207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