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1日電)中國中藥材價格失控。陸媒報導,今年6月以來逾300種常規中藥材價格年漲一半至2倍,雞骨草等個別藥材價格甚至年漲4倍至9倍。有專家指,背後原因包括惡意囤貨、游資炒作及供需失衡等。
陸媒中國新聞周刊今天報導,今年6月以來,中國的中藥材價格一直飆升,近期超過200種常規中藥材品種年漲超過50%,100個常規品種年漲超過100%,25個常用大宗藥材年漲超過200%,雞骨草等個別品種甚至年漲400%至900%。
據了解,2020年至今中藥材價格總體上漲。據中藥材天地網統計數據,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近3年中,沙苑子、龍骨、關黃柏、酸棗仁等多種中藥材價格翻倍。龍骨從每公斤人民幣55元(約新台幣241元)漲至280元,酸棗仁從每公斤205元漲至860元,沙苑子從每公斤24元漲至150元。
中國中藥協會種養殖專委會副秘書長、中康科技中藥大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賈海彬表示,這次中藥材價格的上漲幅度和上漲周期極為罕見,一般中藥材價格3年一個小周期,9年一個大周期,本輪周期已連漲3年。
他表示,鹿角霜、當歸、天然牛黃等國家基本用藥品種核心原料的價格暴漲,「反映中藥材市場已接近失控,嚴重影響到國家中藥戰略安全和醫保體系穩定。」
賈海彬表示,漲價的根本原因是中藥材產業鏈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多種中藥材盲目生產後的一地雞毛。
他表示,中藥材產業鏈包括生產、貿易流通、工業及終端環節,其中工業及終端環節的市場規模與營收水平遠高於種植端,工業企業為整個產業鏈的獲利主體和話語權掌握者,但長期不重視源頭和供應鏈保障。
在盲目生產方面,賈海彬舉例,2018年前在扶貧資金支持下,國內梔子產區的農戶盲目擴大種植梔子,最終梔子種價格暴跌,無法覆蓋成本,造成大量種植梔子的土地被荒廢,甚至梔子樹遭砍斷,為本輪梔子價格暴漲埋下伏筆。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藥衛生法學教授鄧勇表示,由於長期不重視種植端,中藥企業建設種植基地緩慢,藥材供應難獲保障。「如果再面對游資炒作、中間藥商囤積居奇,便不斷推高市場行情。」
報導指出,中國對上一次中藥材集中漲價,約在13年前,背後原因是囤積炒作。以黨參價格上漲為例,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曾檢查甘肅隴西地區逾20個中藥材存儲倉庫,發現有44戶經營者儲存黨參80多萬公斤。
之後國家發改委發文指出,黨參價格大幅上漲除因產量下降供求緊張外,少數不法經營者囤積推高價格,並對部分經營者下達價格行政執法告誡書,責令出售儲存的黨參。
鄧勇表示,這次中藥材價格暴漲最大獲利者是游資和投機取巧、惡意囤貨的中間商,受影響最大的是病人。
鄧勇還表示,其他導致近年中藥材價格不斷上升的原因,包括中藥材監管日趨嚴格、種植戶減少、種植面積萎縮,及國家對進口中藥材管制等。
鄧勇表示,「說到底藥材漲價是供需失衡問題」,目前若要穩定藥價,需盡可能實現中藥材直供直銷,避免出現哄抬藥價、惡意囤儲等不正當行為。(編輯:陳鎧妤/唐佩君)112073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