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7日電)中國河北、北京嚴重洪災,部分企業開始捐款幫助災民,卻有人製作企業捐款即時排行榜,有人即質疑「怎麼捐這麼少」。論者直指,這些行徑帶給民企巨大壓力,如今中國民企再也經不起折騰,理應多些休養生息,恢復元氣。
這篇題為「逼捐排行榜是時代大惡,就不能讓民企喘口氣嗎?」、署名「龍之朱」的文章直指,先前幾次災難事件中都「出來作妖的小鞭子」,在這次洪災過後「又揮舞起來了,鞭影叢生」,不少企業和明星的眼神裡,恐怕又寫滿不安和惶恐。
文章指出,近來一條「京津冀暴雨企業捐款TOP60」的短影音,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滾動調整,按照捐款金額排名,那種巨大壓迫感隔著手機螢幕都感覺得到。至於民企馳援救災等推文更多,讓人感覺又到了一個逼捐企業的時間點了。
這篇文章直指,像是2020年初COVID-19疫情剛爆發時,華為第一時間沒出現在「科技企業捐款排行」上,就有人開始施壓,隨後華為就宣布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贈人民幣3000萬元(新台幣約1.32億元)。其實,華為先前已向武漢捐贈醫院應急配件,並參與火神山醫院5G網路基地台架設。
文章指出,這次的河北、北京洪災,從華為、BMW、小米到阿里、騰訊,幾乎所有叫得出來的知名企業,都被或明或暗的逼捐了一遍。但實際上,很多企業都早早捐了不少,只是企業習慣低調,不愛大肆張揚。
文章質疑,這些人為什麼「會這樣、敢這樣、總是這樣」?這與部分網友的「道德優越感」有關,自以為掌握了真理,用超高的標準要求他人,「道德綁架」高高在上。尤其吊詭的是,他們的炮火往往率先指向企業和明星,「可能這樣做比較安全」,於是便出現「大家都在捐錢,為什麼他不捐」、「他這麼有錢,只捐這一點」等語。
這篇文章指出,這種「排行榜」與公益捐贈的宗旨並不相配。公益捐贈必須是自願和無償的,捐贈或不捐贈及捐贈什麼、捐贈多少的權利,在於「捐贈人」。任何個人或組織,都不能強行攤派或變相攤派。善良被強迫,表現出來是「壞」,根子裡是「蠢」。
文章說,任何基於自願原則下的捐贈,捐贈方其實都考慮到了自身的承受力,所謂「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就是這個意思。搞「排行榜」逼迫企業捐款,逼迫企業加入捐款數額的比拼,未免有些過頭。水抽得猛了,魚兒就會受到影響。企業不活躍了,最終受損的還是這個社會。
這篇文章直指,遺憾的是,中國總有一些人「戴著有色眼鏡,仇富、仇企業、仇民營企業」,其思路之清奇令人驚訝。像是有自媒體在分析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2022年為什麼捐款「只有1億元」,「每一個說法都誅心,每一個細節都充滿暗示」。
文章認為,經歷3年疫情的折磨,如今的中國民企還在艱難恢復中,再也經不起這樣來來回回的折騰了。當此之時,理應多一些休養生息,恢復元氣,以便更長久地履行社會責任。而應謹記的是,公益捐贈並不是「均貧富」,而是社會的回饋和改良。(編輯:邱國強)1120807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