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22日電)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今天表示,中國經濟進入衰退期,外資轉往印度、東協等國家的趨勢明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的效率等優勢,將隨官方常態性行政介入消逝。
張弘遠今天下午在出席「當前中共內外政經情勢論壇」時,作上述表示。
張弘遠指出,中國經濟週期邁入衰退期,政府投資、企業支出未能帶動供給面成長,民間消費保守乏力;在外貿衰退、內需不振、投資觀望等背景下,中國經濟短期內難有轉機,中國必須著力於防止失業率惡化等問題,以防衰退期再拉長。
他提到,過去投資者由於害怕錯過紅利或是擔心競爭對手率先布局,競相進入市場,這也導致多數投資者或是領導廠商對於中國市場有高度溢價。中國也善用這種心態吸引廠商進駐,使得「市場換技術」策略成功。
他指出,隨著印度、東協等國家追趕上,中國對於外資外商誘因不再;加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推動「反壟斷」、「反間諜」等作為,這減輕了外界害怕錯過中國市場潛力的壓力;據中國官方數據,今年第2季外商直接投資(FDI)創下25年來最低紀錄。
張弘遠認為,中國官方常態性運用行政介入與財政刺激作為因應經濟衰退工具,這恐造成產業經濟去市場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創造的生產效率提升、比較優勢強化等制度基礎也將消失;縱使中國持續開放市場或簽署區域經貿協定,仍有高度管制特色,抑制市場機制發揮空間。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過往台灣出口中國多為半成品或原物料,後續加工再賣到美國或其他國家。伴隨美中貿易戰等風險,這樣的關係慢慢弱化中,將來必須考慮直接面對中國內需市場,台灣廠商對於這塊則較疏於經營。(編輯:邱國強)11208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