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台北12日電)中國經濟不振、薪資停滯與高青年失業,普羅大眾最有感,越來越多消費者在市場中尋找便宜的替代品,藉此降低開銷。消費疲弱的情形持續拖累世界第2大經濟體的復甦腳步。
路透社報導,由於薪資和養老金幾乎沒有變化,加上就業市場面臨高度不確定,超過1/5的中國年輕人仍然失業,在幾乎沒有成長的經濟情勢之下,家庭的信心和消費能力大幅降低。
這樣的情形反映在近期以來持續疲弱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根據最新的8月份數字,年增僅0.1%,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在COVID-19結束後的通膨情形,形成強烈對比。
報導指出,越來越多有能力花更多錢的中國消費者加入了節約消費的行列,不去百貨商場而是到批發市場找尋更加便宜的替代品。
一名35歲的張姓教師說,過去喜歡買名牌時裝,現在則時常在批發市場選購人民幣15元到50元(約新台幣66元到220元)的服飾;另一名45歲的消費者則坦言「在這裡(批發市場)是為了買便宜的衣服,藉此節省生活費」。
報導引述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Becky Liu)指出,消費不振確實是信心問題,但問題是目前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如果想恢復信心,要麼大幅刺激房地產業,要麼直接向家庭提供現金,但我認為目前還沒有這些選擇。」
事實上,作為中國經濟支柱之一的房地產業,目前正面臨巨額債務的困擾。
然而從批發市場的商家角度來看,這樣的趨勢卻是「一大福音」。
一名50多歲,在批發市場開業的商人在報導中表示,目前實體店面湧入了太多消費者,使她難以同時維持網路商店的運作,「我不得不拒絕線上客戶提出的請求,因為我沒有時間安排送貨。」
另一位王姓商人也提到,到店裡消費的顧客太多而且也有些客戶看起來比普通的消費者「更富有」。他提到,其中一位客人過去常常到日本購物,然而現在則是到他的店內消費,因為「她又不笨,同樣的品質,何必花更多的錢呢?」(編輯:張淑伶)11209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