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歐洲業界跳腳

中央社

(中央社布魯塞爾13日綜合外電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今天宣布對中國外銷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讓歐洲業界跳腳。業內專家稱根本之道應是強化歐洲車商競爭力,而非招來中方報復引發貿易戰。

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今天在歐洲議會發表歐盟年度咨文時說:「全球市場如今被廉價中國電動車淹沒,中國電動車的價格因人為的龐大政府補貼而壓低,讓我們的市場扭曲。」

政治新聞網Politico.eu指出,中國已掌控6成全球電動車用電池生產,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啟動調查無疑將冒極大風險。單是今年,全球的電動車銷量就預估將增加1/3,達將近1400萬輛、產值5600億美元。

積極想打壓中國電動車者應屬法國。法國經濟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今天6月接受Politico專訪時就表態樂見啟動調查,稱中國對電動車的補貼若不符世貿組織(WTO)規則,歐洲就必須反擊。

但歐洲汽車業則為針對中國的調查憂心忡忡,尤其是在中國擁有龐大市場的德國汽車商;汽車業的遊說人士坦言,就商業觀點來看,這招致中方報復的風險不低。

歐盟中國商會(CCCEU)更在社群媒體X(以前的推特Twitter)貼文,對向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表達「強烈憂心與反對」。

按歐盟執委會發言人的說法,啟動反補貼調查是歐盟執委會本身所主動發起,而非回應業界申訴。如此形同是歐盟執委會做出的政治選擇,政治風險相對更高。

Politico.eu認為,范德賴恩對中國電動車啟動調查確有爭議空間,因為德國汽車大廠在中國國內汽車市場占比頗高,在中國的產能也很龐大。直到近期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中國銷量仍穩居第一,BMW與賓士則穩坐中國的高檔汽車市場。這也代表中方若報復,德國車企受的傷會比其他歐洲車企更重。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CPCA)的統計,法國車在中國市佔率到今年8月底已掉到只剩0.4%,德國車則還有高達17%。

一名德國車企的遊說高層說:「無庸置疑,法國推動調查針對的不只是中國,還想趁機打擊德國競爭對手,讓德國車企蒙受中方報復之苦。我很怕歐盟執委會願在一個重要領域甘冒與中國貿易戰的風險。」

此外,Politico.eu認為目前中國車企有沒有靠廉價電動車向歐洲傾銷都還是問題。

獨立的汽車業分析師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說:「考量到關稅和運輸成本,他們實際上在歐洲這裡賣得比在中國更貴。」

施密特說,儘管電動車研發獲中國政府可觀的扶持,但中國車企更著眼於電動車市場的高檔位階,而非削價競爭,「反而福斯在中國市場採取有效的低價傾銷,他們的電動車款ID.3售價遠低於其他歐洲車款,這點可別忘了」。

曾任「金融時報」記者的汽車產業專欄作家布萊恩(Chris Bryant)撰文直言,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猶如玩火。

布萊恩指出,眾所周知,范德賴恩是在法國人大力遊說後啟動調查。雷諾(Renault)和標緻(Peugeot)在中國並無重要市佔或製造量能,法國當然自認有本錢強硬,但若北京要對巴黎報復,手中籌碼也不會少,像法國高端奢侈品就非常依賴中國。

布萊恩認為美國目前也正大手筆補貼製造業,因此歐洲在電動車這塊不應浪費時間啟動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而是應專注於提高自身競爭力和技術能力,讓中國的競爭成為歐洲提升電動車水準的催化劑。(譯者:陳亦偉)11209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