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疫情致地方赤字增17兆元 中央應出手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3日電)中國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大,有學者指出,抗疫3年直接造成的地方赤字約人民幣4兆元(約新台幣17.6兆元),建議中央發行特別國債彌補這塊缺口,讓地方優先用於償還拖欠企業帳款。

財新網報導,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21日在長安講壇談到財政政策時,發表上述觀點。

當前各方對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討論中,一個焦點是中央救助是否會引發「道德風險」,預期一切由中央收拾善後。白重恩認為,疫情本身是不可控因素,財政減收增支是被動造成的,應該區分哪些地方赤字或債務增加是疫情帶來的,哪些是來自地方出於自身利益擴張的支出。

白重恩估算了沒有疫情發生情形下,土地財政之外的地方財政收支趨勢,將其與實際值比較,並將趨勢值之外的收入減去支出,測算結果顯示,2020年至2022年疫情直接導致的地方赤字分別為2兆758.3億元、9888.45億元、1兆1910.04億元,3年合計超過4.2兆元。

他建議把這部分由疫情直接造成的地方額外債務,用中央財力補上,並要求地方優先償還拖欠企業帳款等,「對經濟可能有比較大的幫助」。在疫情導致的地方赤字之外,還有相當部分的債務是可能存在道德風險的, 他建議透過放寬還款期限等方式,減輕償債壓力。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對全球生產和消費都造成衝擊,但在中國,3年期間堅持「動態清零」的政策,以及推動大規模頻繁核酸檢測的作法,都讓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更為龐大。

綜合媒體報導,今年2月,全中國31個省市區中,有22個地方披露了2022年疫情防控費用,合計為4218.88億元。白重恩近日的估算則顯示,2020年至2022年疫情直接導致的地方赤字超過4.2兆元。(編輯:張淑伶/曹宇帆)112092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