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4日電)美國之音(VOA)今天報導,中國黃金週檔期的鉅製「志願軍:雄兵出擊」票房慘澹,因這部同樣取自韓戰的題材,礙於政治層面要求,又再次拍成「戰勝美國人」的故事,「已經沒有人買單了」。
報導說,「志願軍:雄兵出擊」製作成本高達人民幣(下同)6億元(約新台幣26億元),據統計電影票房的網站「貓眼票房」,上映首日票房僅2700萬元,上映6日票房約3億8000萬。
但是2021年同樣於「十一」長假期間上檔的相同題材影片「長津湖」,6天的票房高達30億元。
「志願軍」還是延續中國官方向來「抗美援朝」的敘事,也就是中國派軍赴北韓全因美國人已經打到家門口,但全然不提當時的北韓領導人金日成率先入侵南韓,美國經聯合國決議的授權而與16國組成聯軍。
不滿志願軍的負評包括,塑造中國戰士無堅不摧,美國人太愚蠢,劇情很假,帳號「我是盧梭」的網友說,很反感「多數人覺得你批評志願軍,就等於漢奸走狗不愛國」的輿論導向。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國影評人Z指出,韓戰原本是很不錯的題材,無論是政治上的各國角力,或是戰爭的殘酷與複雜等很值得挖掘,但是礙於政治層面,中國電影人只能一次又一次拍成了「戰勝美國人」的故事。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的退休教授周孝正則說,這麼多主旋律電影的出現,也可能是中國官員為了累積所謂的「政績」。
2021年中共建黨百週年時,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曾指示,推廣與建黨100週年相關的影片。
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在中共20大報告中強調:「要加速建構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周孝正指出,現在觀眾對於「志願者:雄兵出擊」不買帳,關鍵在於網路發達了,「不能說全明白了,但是比以前明白了」。
他說,長津湖戰役其實凸顯了當時中共領導層的無能,「冰雕連」因裝備不足整連被凍死,但這樣殘酷的戰役卻被拍成了電影用於宣傳,可是這樣的電影拍多了,反而使民眾了解真相。(編輯:曹宇帆/唐佩君)112100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