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25日電)中國將增發國債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4兆元),分析認為可望提振市場信心、擴大基礎建設需求;另有意見指出,官方仰賴財政刺激措施,未處理結構改革,仍埋經濟成長隱憂。
第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表決通過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決議,中央財政將在今年第4季增發國債1兆元,作為特別國債管理。機構分析師普遍看好,認為增發國債超出市場預期,有利於提振信心,可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總需求。
路透社25日發表評論指出,中國推出財政刺激措施支撐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後經濟復甦,這種依賴債務、支出的慣用刺激經濟方式,未能滿足經濟成長所需要的改革,例如提供民營企業公平競爭環境、增加家庭消費力等。
報導引述數名政策制定內部人士、政府顧問的意見指出,中國官方拉高明年預算赤字目標達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3%以上後,可以使北京發行更多債券重振經濟,這也可以增加實現今年經濟成長率達5%左右成長目標的機會。
一名匿名受訪政府顧問說,必須要為明年經濟做好準備,目前復甦的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仍應將經濟成長率目標設定在5%。
評論提到,中國採取增發國債的措施,重點在於維持現有復甦,避免經濟災難,不過在缺乏根本性改革情況下,民營企業活動力下降、未能將經濟成長動能轉為消費者主導等問題仍然在;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乏力,已經暴露出經濟成長的結構性限制。
有些政府顧問主張改革,找到房地產、基礎建設投資以外的經濟成長引擎;對於尋求結構性改革的人來說,他們期待的是都市化刺激措施、增加家庭消費能力、減少對於投資驅動經濟成長的依賴、為民營企業提供與國有企業公平競爭環境。
經濟學家警告,如果不進行這些改革,中國可能會陷入長期通貨緊縮和經濟成長停滯,無法提高14億人的生活水平。
北京目前集中於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支持,意見人士指出,市場化改革受到限制,這是由於國家加強了對於宏觀經濟、民營經濟的控制,這是政治環境使然,「我們應該推動改革,因為許多問題是結構性的;但是改革很難實施,需要政治決心」。(編輯:唐佩君)112102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