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1日電)中國太陽能產業嚴重過剩,分析指出,該行業年初時產能迅速擴張,但是在海外需求不足、地方政府政策收緊下,部分工廠已經開始裁員,許多一線員工自11月開始放無薪假。
經濟觀察網20日報導,隆基綠能、TCL中環、天合光能等大廠紛紛提醒太陽能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工業和信息化部12日在披露9至10月全國光伏(太陽能)製造行業運行情況時明確表示,中低端產能過剩風險需高度關注;11、12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及「部分行業產能過剩」。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日前提供的數據:今年1至10月太陽能製造端產量年增超過70%,新增裝機142.56百萬瓩(GW),年增145%,製造端總產值超過人民幣1.3兆元(約新台幣5.7兆元),太陽能產品出口額約430億美元。
報導說,2022年底開始,高價矽料價格開始下降,受到上游成本降價的激勵和對終端市場需求的樂觀預期,整個太陽能產業開啟了一輪大幅度的產能擴張。
但是從今年11月開始,多家工廠的訂單量均有所減少,因此部分啟動「技術改造」或放無薪假,一線生產人員無事可幹,被迫賦閑,但生產基地的研發線則保持著相對穩定。
報導說,產能過剩以及年初海外過多的庫存未能消化是主要原因。
地方政府在這一輪太陽能大擴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當局有專門支持新能源的基金,加上太陽能產業作為可再生能源產業鏈,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控制這一點,對於地方政府也頗具吸引力,加強此類招商是行業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
在海外市場需求方面,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退潮,歐洲組件庫存高企。根據歐洲太陽能行業媒體 SolarPower Europe報導,歐盟今年新增裝機56GW,已經高於其制定的每年48GW的目標,但是年初中國企業運送了大量組件,遠超需求。美國市場也退回了大批中國進口的組件。
中國國內市場也出現飽和的跡象。北方一些傳統太陽能裝機大省因為裝機存量過多,7月份開始就很少有項目被批准。廣東、安徽、遼寧等地則在9、10月份相繼收緊分布式太陽能建設審批。
安徽省政府11月7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中,安徽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燈明在回答關於太陽能行業產能過剩風險時表示「當前的產能過剩更偏重於老舊產能的『結構性過剩』…為防止產能過剩,研究提出了防範低端產能重複建設、防範區域同質化競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針對性舉措」。(編輯:張淑伶/周慧盈)112122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