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15日電)研究機構凱投宏觀分析報告指出,中共很有可能作出一些行為做為民進黨勝出總統大選的回應;可以肯定的是,任何經濟制裁影響範圍都會偏小規模,不會涉及晶片和其他科技產品。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台灣總統大選結束後可能發生的事情。
凱投宏觀分析報告指出,中共很有可能透過加強軍事演習等行為做為民進黨勝選的回應,以過去經驗來說,任何經濟制裁幾乎可以肯定為小規模的,電子產業則不會受到影響,否則恐將回過頭來傷害中國經濟。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勝出,這是北京希望避免的狀況,推估中共將有初步強烈反應,不過對於經濟關係影響最小。賴清德已表態在兩岸關係上延續「蔡英文路線」,北京可能會升高軍事演習強度做為「警告」,也會採取經貿脅迫手段。
總統蔡英文執政期間,中共對台施加多項經濟制裁,也在台灣周邊舉行密集軍事活動;以實務觀察來說,中共為了回應民進黨勝選,施加任何經濟制裁都是規模較小的、有侷限性的,對於廣泛經濟影響不大。
舉例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於2022年8月訪台一事,中共以禁止台灣進口一系列食品產品作為報復手段,在中共做出這個決定前,台灣對中國出口各類食品總值於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低於0.2%。
台灣出口占比大部分為晶片和其他科技產品,中國從未對於台灣晶片和其他科技產品祭出制裁手段,因為倘若這樣做,將為中國經濟帶來顯著傷害。中共在經貿制裁手段上有所選擇,不太可能因為賴清德的勝選而改變,只要賴清德如同先前表態的,不背離「蔡英文路線」。
蔡英文執政期間,中共於2019年7月31日宣布,禁止民眾赴台自由行,台灣旅遊業為受到中共經濟制裁手段受傷最深的行業;在旅遊業以外,也已較難找到類似規模行業可作為被經濟打擊標的。
「關鍵問題是這次選舉是否會改變兩岸關係的軌跡,進而影響台灣和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長期投資前景」,凱投宏觀分析報告強調,「我們認為不會」,台灣政壇分歧關鍵為「如何與中國打交道」,訴求兩岸統一民眾占比極少,這也顯示,兩岸關係走勢將取決於北京對於選舉結果的應對。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14日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中國「兩會」後到5月20日總統就職日前,中共恐加大對台施壓,包括文攻武嚇、經貿脅迫等作為,儘管賴清德勝選在北京預期內,台灣選舉結果也不會導致兩岸關係結構性改變,不過中共仍要透過一些作法表達態度,這是對內交代,也是對外宣示。(編輯:周慧盈)11301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