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施婉清開羅6日專電)以哈戰爭爆發後,在加薩走廊200多萬名巴勒斯坦居民中,有超過17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躲避戰火。有些人不幸喪生,有些人倖存下來,而倖存者常活在逃難經歷的心理創傷和陰影中,這些人包括擁有以色列身分的阿拉伯人。
「阿拉伯裔以色列人」指的是1948年第一次以阿戰爭和同年以色列建國後,繼續待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及其後裔。
約有76萬名的巴勒斯坦人在此次戰爭期間被迫流離失所。巴勒斯坦人將此次出逃稱為「大災難」(Nakbah)。
據埃及媒體「金字塔報」(Al Ahram)報導,法新社記者近日採訪一位名為法蒂瑪(Fatima),剛從加薩烽火中逃難加薩的阿拉伯裔婦女。她擁有以色列身分,但因與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結婚而遷居至加薩走廊。
去年11月中,法蒂瑪帶著18個月大和4歲的孩子,從加薩南部的卡拉拉(Al-Qarara)出發,準備前往埃及的拉法關卡。
法蒂瑪離開前,還在猶豫是否要與丈夫分離,丈夫希望她能離開,以保護他們的孩子。因此她決定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踏上這段艱辛又危險的旅程。
此趟旅程由以色列非政府人權組織Gisha和HaMoked共同安排。這兩個組織已協助了71名阿拉伯裔以色列人離開加薩。
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後,一輛巴士載著他們穿過西奈沙漠,先到埃及的塔巴鎮(Taba),然後再抵達以色列紅海沿岸的埃拉特(Eilat)。旅程共花了兩天。
法蒂瑪說,一到埃拉特,以色列就對她和其他所有超過16歲的同行者審問數小時,並重複數次搜身。
審問內容包括她的親屬和加薩走廊的情況,以及她是否了解哈瑪斯在當地的地道和總部狀況,還命令她打開手機檢查裡面的照片、通話和訊息紀錄。
法蒂瑪也回憶在加薩所經歷到的斷水斷電日子,生活了無生氣。
她說:「我們靠著罐頭食品和罐裝水裹腹,再用太陽能板勉強為手機充電。」
法蒂瑪現在住在以色列的一個阿拉伯小鎮上。
但她說新生活同樣很困苦,而且兩個孩子常被飛機劃過的聲響或雷聲嚇到。
據人道組織Gisha發言人格林伯格(Shai Greenberg)說,在加薩的200多萬人中,約有15%的人與以色列或東耶路撒冷身分的巴勒斯坦人有親屬關係。
格林伯格說,有數百名原來居住在加薩,擁有以色列合法身分的人離不開加薩。有些是害怕經歷旅程,還有些是不願意離開配偶或孩子獨自離去。
格林伯格舉例說明,有一名屬於以色列公民的阿拉伯裔婦女無法攜帶三個孩子離開加薩。因為這些孩子並未列入以色列的人口登記冊。
以色列政府要求他們進行基因檢驗,證明親子關係;但因以色列的連番空襲,已經找不到可進行檢驗的機構。
這名已離開加薩到達他地的婦女說:「我每天都帶著淚水入睡。雖然我從戰爭中倖存下來,但心靈已受盡了折磨。」
金字塔報稱,根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統計,至今在以色列,約有195萬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包括在東耶路撒冷的人口)居住,占以色列總人口的21%。
住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長期忍受以色列給予的三等公民待遇,剝奪各種工作機會以及基礎教育和醫療服務。
直到今天,以色列也仍在持續沒收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在以色列地區擁有的土地,將他們限制在越來越小的土地上。
以色列當局還以在社群媒體帳號上發布同情加薩的訊息為由,拘留了數十名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編輯:高照芬)1130207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