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3日電)中國全國「兩會」3月將登場,各方關注官方會推出哪些振興經濟政策。分析認為,中國面臨10年以來最大經濟壓力,能用的政策彈藥都已用盡,屆時不會出現火箭筒(bazookas)式的刺激方針。
中國全國政協會議及全國人大會議(全國兩會)將先後於3月4日及5日登場,其中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發表任內首份政府工作報告。在中國經濟復甦緩慢的情形之下,將提出什麼樣的政策方向,令外界關注。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正面臨著近10年以來最大的壓力,領導人需要採取大膽的政策藉此保障經濟長期成長,但目前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正在制定重大的經濟刺激措施與計畫。
報導提到,中國上一次面對龐大的經濟壓力是2015年,當時北京藉由人民幣貶值、嚴控資金外流以及在房地產和基礎建設領域投入大量資金,藉此克服困境。然而如今這些「政策彈藥」已經用罄或無法發揮功效,大幅限制了中國解決當前停滯不前的經濟、消費者與投資者信心不足等問題的選擇。
美國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合夥人萊特(Logan Wright)分析,社會大眾普遍低估了北京目前在藉由財政政策與銀行鬆綁融資以刺激經濟上所受到的限制,「全國人大不會推出火箭筒(bazookas)式的政策,一部分的原因是中國並沒有好的選擇藉由傳統的管道維持成長」。
報導指出,據傳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目標可能仍會與去年持平,維持在5%左右,赤字率則是3%
李強將在全國人大上發表年度工作報告,並制定今年的經濟目標,包括2024年經濟成長穩定在5%左右,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的3%。但分析師認為,中國若沒有提出新的政策,將資源從基礎設施和製造業轉向一般家庭,那麼「設定與去年類似的目標可能會損害信心,而不是提振信心」。
對市場來說,希望政府制定明確的長期計畫,著重於處理房地產業問題、重組政府債務,並轉向更永續的成長模式,減少過度投資而更加強依賴家庭消費。
然而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國的政策制定者「似乎將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置於成長永續性之上」,因為若是採取不同發展模式,可能會賦予消費者和私人企業權力,而犧牲政府部門的利益。(編輯:吳柏緯/周慧盈)113022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