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庫:美國宜促進歐洲對印太安全做出正式承諾

英智庫:美國宜促進歐洲對印太安全做出正式承諾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24日專電)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及「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近日發布中國主題報告指出,美國可將美方「支持歐洲安全」與「歐洲對印太區域做出較正式的承諾」連結,以促進印太區域安全。

報告提到,歐美對中國構成的挑戰或威脅有不同評估,包括必須以多快的速度、付出多大代價,加強嚇阻中國在台灣海峽及其他地帶可能製造的危機。美國有必要擴大、強化與歐洲分享印太區域相關情資及風險形勢評估,歐美才有可能在具體的對中作為更趨於一致。

報告指出,歐洲對印太區域的較正式承諾可包含一旦台海「出現特定情況」,即對中國施加經濟制裁。

RUSI與Chatham House聯合撰寫的報告探討歐美可如何強化在印太區域的實務協作,建立共同的安全情勢圖像。

透過去年在倫敦、柏林和華府舉行的一系列閉門座談,報告大量蒐集官員、公私部門專家等歐美國家政策執行者的觀察與意見,領域橫跨外交、國防、經濟、情報工作等。

報告指出,儘管大西洋兩岸近10年的對中政策發生顯著變化,在政策合作方面,無論是深度、強度或廣度,仍有待提升,且往往顯得缺乏系統與主動性。

在安全事務領域,報告對台海局勢有不少著墨。報告提到,歐美普遍同意,「維持現狀」、確保不會發生動用武力的情況,以及台灣的「模糊國際地位」不會被單方面改變,最符合他們的利益。然而,北京「對台灣採取行動」的風險近年已「大幅提高」。

根據報告,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讓許多歐洲國家政府對中國的野心提高警覺,原因包括俄中夥伴關係,以及俄羅斯以行動證明,擁核大國確實可以為了擴張發動戰爭。多數專家同意,俄烏戰爭凸顯歐洲-大西洋與印度-太平洋區域安全的密切連結,「分別處理」恐導致危險後果。

不過,歐洲目前僅英、法具備足夠軍力,可在印太區域維持一定程度的軍事存在。儘管如此,其他歐洲國家仍可在不要求常規軍力投射的領域,例如網路安全和國際法,為印太區域安全做出貢獻。

有專家提到,歐洲可協助台灣提升網路、海底電纜等基礎設施的韌性,並以芬蘭、瑞典等國家的經驗為範例,促進台灣提高全社會防衛韌性。

報告指出,在各場閉門座談,針對台海局勢有多急迫、各國該採取多積極的作為嚇阻中國,許多歐洲國家與美方參與者的看法有「驚人差異」。

歐洲對印太區域沒有集體防衛承諾,整體而言也較美國更傾向尋求「避險」。報告提到,不少歐洲國家政府對台海避免衝突的可能性「過度樂觀」,也對台灣遭遇的風險不夠警覺,令專家擔憂。

一名專家指出,一旦外界有理由認為,歐洲實際上對台海衝突態度冷淡,台海爆發衝突的機率就會上升。歐洲需對中國發出更明確的嚇阻訊號,例如具體展現已著手規劃「具可信度」的經濟制裁,以回應中國對台灣的攻擊。

報告提到,中國積極運用灰色地帶戰術,也有可能封鎖台灣,歐美有必要為不同的台海情境預擬回應措施。

中國視自己的「不透明」、「不可預測」為優勢,可用於影響各國行為。歐美需在一系列中國相關議題取得共識,但不同於美國,歐洲對台灣缺乏政治、更遑論法律承諾,在區域內喪失可信度的風險因此不如美國,如何就台灣安全強化協作,仍有待進一步思考。

至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印太區域應扮演的角色,報告指出,歐美對此仍未有定論。法國尤其大力主張透過雙邊關係,而不是北約這樣的聯盟機制,與印太區域個別成員互動,並反對北約在東京設立正式的聯絡處。

英國在印太區域的表現則相對突出,包括「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以及英日義「全球空戰計畫」(GCAP),都是重要戰略夥伴關係,一旦成功落實,即足以對印太區域軍事平衡造成中、長期影響。(編輯:陳惠珍)113022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