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承諾經濟新常態 成長放緩卻未能提振消費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中國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政府如何救經濟備受關注。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年前首次提出「經濟新常態」,稱經濟成長會放緩但會重塑成新模式。現在中國經濟真的放緩,但重心未能轉向國內消費。

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中國經濟在疫情後未能反彈且持續低迷,外界都感到震驚,但其實中國經濟早就開始了漫長的放緩過程。

這要追溯到10年前當時新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首次使用「新常態」一詞。他指中國經濟增速料將放緩,但中國將重新構建一種「更健康的模式」。

習近平又說,雖然經濟可能會降溫,但中國的就業品質和工業發展會更好。民眾必須增強信心,根據現階段中國經濟成長的特點適應「新常態」,保持冷靜頭腦。

習近平的言論被官媒廣泛報導,反映這是領導層希望廣泛民眾接受的訊息。

但報導形容,習近平的預判既有對的地方,也有完全錯誤的地方。

報導指出,中國經濟成長確實從2009年開始逐漸放緩,只是當時得益於龐大的刺激經濟政策,令經濟一度有力反彈,但隨後開始長達10年的逐步下滑。中國經濟成長率從2010年的10%,下降到2019年的5.95%。

習近平提出的重塑經濟、降低對出口和基建項目的依賴、控制房地產市場危局並將重心轉向國內消費的願景,卻遭遇挫折。

現在中國經濟仍是以製造業為重心,巨額刺激資金仍被投放入基建,房地產危機依然嚴峻。

隨著中國新房成交量大幅下滑,負債累累的房地產開發商難獲得足夠資金來完成項目,中國房地產危機預計將進一步惡化。

不過專家們認為,中國經濟問題中,內需疲軟最明顯,消費者信心低迷影響內需,拖累企業及經濟,還意味著中國必須繼續依靠不斷增加的債務和不可持續的巨額貿易順差維持經濟活動。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白提斯(Michael Pettis)表示,無論是想透過股市上漲還是穩定房價來提振信心,試圖透過提振信心來扭轉經濟頹勢的想法,基本上是一廂情願,這些做法不足以恢復健康的經濟成長。

白提斯認為,中國政府應實施向家庭直接發放現金等措施。

報導又指出,在習近平時代,薪資水平穩步成長,但消費從未在國內經濟中發揮顯著作用。占中國GDP近30%的房地產市場卻正在下跌,令大多數民眾的財富也隨之縮水。

這一現狀,造成投資者、消費者和屋主等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在調整,以適應中國經濟從之前幾十年的高成長轉入緩慢成長的趨勢,也就是所謂的「新常態」。(編輯:陳鎧妤/邱國強)113022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