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0日電)河北邯鄲初中生被同學殘酷殺害事件震驚中國社會,存在已久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再次被關注。分析指出,案件背後顯示社會、家庭與教育等機能全數喪失,同時,大眾對於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太少。
「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前往城市工作而被留在家鄉並寄宿在親戚家中,長期與雙親分居的兒童。
綜合美國之音、德國之聲、美聯社報導,有不少研究顯示,留守的兒童和少年中,不少人因為缺乏應有的家庭關愛,身心成長受到諸多不利的影響。而對於他們的父母而言,因為工作與戶籍制度等問題,難以將孩子帶到城鎮中。
報導指出,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照顧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同時撫養、教育責任的歸屬也是另一個困境,因為許多人認為學校和政府應該對兒童的教育負責,但這代表,如果相關政府部門和學校不能「有效地」教育這些孩子,那麼這個未成年人很可能會陷入教育真空。
據報導,對於許多留守兒童來說,學校更像自己的家,而在真正的家中反而很難找到這樣的感覺。因為許多孩子的學習狀況都很困難,留在家中的爺爺奶奶往往教育程度低,對教育力不從心。
這樣的情形最終成了一個無解的循環,「學習成效不彰,許多留守兒童想要快點離開學校,並像自己的父母一樣到城裡打工」。
由微信公眾號「蕨經」於19日發表的「邯鄲留守兒童殺人事件,是這個社會成年人的悲劇」一文,在中國網路上獲得不少的回響。
文中提到,懷疑留守兒童「天然有問題」這個思維方式沒錯,就像擔心孤兒天然更加缺愛、更容易罹患心理疾患一樣,這本身沒問題。
問題是,「思考到了留守兒童這一步就戛然而止了?以為問題只在於留守兒童,甚至到最後連是什麼造成了留守兒童都忘記了。把所有髒水一盆子全潑向留守兒童,好像留守兒童是半夜裡突然出現在半空中的惡魔一樣」。
文章稱,即使經歷過短暫團聚,也難以改善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和情感依賴,以及由於家庭分離而導致的孤獨、悲傷和沮喪感。更不用說,3年的疫情令許多家長無法回家,加劇了留守兒童的孤獨和焦慮。
文中批評,在這由成年人主宰運行、號稱文明的社會裡,「成年人沒有想過這個社會的運行方式,那麼多年來讓多少留守兒童教育受阻、對他們的身心施加過多麼巨大的壓力」。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口基金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的報告,2020年留在家鄉,特別是與教育程度較低的祖父母一起生活的未成年人有近6700萬,其中城鎮留守兒童2516萬人,農村留守兒童4177萬人。
另據中國教育部去年8月發布的最新統計資料,2023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是1550.56萬,代表仍有數千萬孩子處於和父母長期分離的狀態。(編輯:吳柏緯/曹宇帆)1130320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