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衝突一觸即發 美日菲峰會強化合作協力抗中

南海衝突一觸即發  美日菲峰會強化合作協力抗中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妍君馬尼拉特稿)南海衝突一觸即發,馬尼拉面對中國強鄰,努力爭取國際支持。美菲是長年條約盟友,中國擴張也威脅日本利益與區域安全,聯合陣線強化合作以協力抗中,成為不得不然之舉。

美國總統拜登11日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三邊會談,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宣布三國為和平安全而結為夥伴,將啟動美日菲人道援助與救災演習,以確保各國做好準備,能「無縫、迅速地合作應對任何危機或突發事件」。

中央社記者3月下旬前往南海,直擊中國海警向菲律賓補給船多次發射強力水柱,菲國海巡艇也遭中方船艦四面包夾,難以突圍。馬尼拉當局在南海對上中國強權「大衛對抗巨人歌利亞(Goliath)」的窘境,在國際媒體鏡頭下一覽無遺。

南海局勢劍拔弩張,菲方補給船受損與人員傷勢也越來越嚴重。

從最初無人受傷、3月初4名菲國海軍受輕傷,直到最近一起事件有3人受傷,其中一名海軍士兵縫了13針,另一人被巨大壓力沖到牆上,縫了7針。菲律賓參謀總長布勞納(Romeo Brawner)說,這次高壓水柱事件不僅是歷來最危險,也是菲律賓補給船首次被阻止挨近擱淺軍艦。

布勞納指出:「因為(中國在)最近一次運補任務中表現出的攻擊性,我們都很憂心。」

中菲南海對峙不斷升級,美國身為與馬尼拉存在「共同防禦條約」(MDT)的盟友,自然不能坐視。

近幾個月來,數起菲律賓南海補給船或海巡船遭中國海警攔阻、噴射強力水柱或碰撞的事件,都可以看到美國駐菲大使卡爾森(MaryKay Carlson)在社群媒體發文,強調美國跟菲律賓站在一起,反對中國以危險行動阻撓菲方補給。

而後,美國國務院通常會發表聲明,指中方行為破壞地區穩定,要求北京遵守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CA)2016年的南海仲裁裁決,並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適用於菲律賓在南海任何地方的軍隊、公務船舶或飛機遭受武力攻擊的情況。

接著,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菲國防長鐵歐多洛(Gilbert Teodoro)通電話、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與菲律賓國安顧問安約(Eduardo Año)通電話等,相同的劇本一再上演,南海緊張情勢卻節節升級。

最近幾次事件中,隨著中方攔阻菲律賓赴仁愛暗沙補給的行動越來越激烈,甚至造成多名菲方人員受傷,菲國媒體在記者會上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美國和菲律賓在南海的「紅線」為何、到底在什麼情況下,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才會啟動。

馬尼拉與華府於1951年簽訂共同防禦條約,承諾任一方本土或在太平洋轄區的島嶼領土、軍隊、公務船舶或飛機遭武力攻擊時,雙方將共同採取行動因應。

美國印太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4月初在澳洲表示,他非常擔憂仁愛暗沙正在發生的事情,「我非常非常擔心事情的走向」。

菲律賓每日詢問報(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報導,阿基里諾3月向美國眾議院簡報時說,中國在南海「越來越咄咄逼人、膽大妄為」。

他表示:「我希望國際社會對這些行為的譴責足以讓中國讓步。但如果中國不停手,情況可能會很糟糕。」

阿基里諾說,如果菲律賓軍人因為中方在南海的行為而身亡,馬尼拉當局可能要求美方根據共同防禦條約採取行動。「這將使我們的決策者面臨非常艱難的抉擇。」

美日菲峰會前,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美國高階官員表示:「中國低估了情勢升級的可能性。我們試圖透過一系列的對話表明立場。我們(美菲)的共同防禦條約涵蓋菲律賓海軍和船艦,因此包括馬德雷山號。中國須檢視其策略,否則可能面臨嚴重後果。」

據報導,阿基里諾近期曾向中國退役軍官代表團和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發出類似警告。拜登政府還透過其他美國退休官員私下向北京傳達類似訊息。

馬尼拉當局於1999年刻意將二戰時期的登陸艦「馬德雷山號」(Sierra Madre)擱淺在仁愛暗沙,並派兵駐守,以主張實際控制,因此須定期運送補給和駐軍輪替。

眼看仁愛暗沙已成為美中可能爆發軍事對抗的重大熱點,美日菲聯合聲明中,再次對中國一再阻撓菲律賓赴仁愛暗沙補給表達嚴重關切,指這些行為「危險且破壞穩定」。

為協力抗中,美日菲領袖峰會後宣布將建立三邊海上對話,推動三邊國防合作,包括三國與其他夥伴間的聯合海軍訓練和演習,例如美國、日本、澳洲、菲律賓最近結束的多邊海上合作行動(MCA)。

除了共同演習訓練,美國和日本也歡迎澳洲與菲律賓及菲律賓與韓國間不斷加強防務合作,並承諾支持菲律賓國防現代化。

根據三國聲明內容,隨著日本修訂「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及施行方針,允許獲外國許可而在日本生產的武器交付給許可國,以及創設「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架構(OSA),馬尼拉未來有機會獲得更多安全防衛援助,並可向日本採購更多武器和海巡船艦,提升國土保衛能力。(編輯:周永捷)11304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