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3日電)中國官方近期發布的國外直接投資(FDI)數據顯示,外資與外企對中國的信心尚未恢復,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和不確定因素籠罩的氛圍,因此外資仍不敢貿然重返中國。
香港南華早報22日報導,中國官方19日發布的統計數據指出,今年1月至3月匯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累計人民幣3010億元(下同,約新台幣1兆3550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6%。
與此同時,官方公布的今年首季中國經濟成長率5.3%,北京當局讚許並視之為經濟穩健復甦的指標,不過FDI的數據顯示,外企對於進軍中國市場仍相當謹慎。
上海美國商會前會長季愷文(Ker Gibbs)說,目前在中國做生意的美企秉持「新營運模式」,也就是持續把中國的營運在地化,又因政策的改變和中美關係日益惡化,外籍員工大批撤離中國,這種模式更被凸顯。
季愷文表示:「企業正切割他們在中國的營運,以便各自獨立,這種情況大家都不樂見,但這的確是新運作模式的現實。」
他說,這種模式使得投資減緩,抵銷投資意願,雖然遲滯企業營運,但絕對不會倒閉,更不會導致企業撤離中國,可是的確拖累做生意。
季愷文指出,溝通聯繫的問題也更顯棘手,因許多企業的高層仍面臨赴中難,包括簽證取得不易和航班少。
雖然今年中國首季的FDI比去年第4季成長41.7%,但數據顯示,今年3月FDI的成長幅度不如前兩個月。
3月份中國實際應用的外資新增870億,而今年1月和2月則分別是1130億及1020億,根據中國商務部指出,另與去年3月相比,今年3月的減幅達38%。
中國商務部自去年不再發布以美元計的FDI,並說今年首季的FDI減少是因去年同期的基期較高所致。當時中國解除長達3年的疫情防控政策後,首度打開對外大門。
中國商務部還說,今年1至3月,全中國新增外資企業1萬208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0.7%。
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榮譽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指出,雖然中國經濟的規模仍是許多外國投資者願留下的原因,不過他們投資中國的「胃口」已逐漸收縮。
他表示,邀國際參與者投入中國經濟,的確是中國面臨的一道難題,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依然強調,若干產業得自給自足。
他舉例,像是汽車、機械與化工,中國極力爭取外資,而與科技相關的外企,在中國則是非常辛苦。
中國智庫學者鄭永年也持同樣觀點並說,中國欲提振投資的下一步,就是要找出外企可以參與的新產業。
他說,對於民營和外企而言,傳產領域的投資已達飽和,當中國試圖找到促成高品質經濟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應思索如何開創新產業歡迎外企來投資,並說綠色與數位經濟應釋出更多機會給民企和外企。
因疫情期間利用FDI的數額持續成長,但解封後在2023年卻減少8%,衡量外資流入的直接投資負債,增幅更是創30年最低,於是北京當局力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以活絡經濟並提振外商信心。
國外投資人常提及中國經濟放緩與地緣經濟緊張,以致對於全面回流中國仍保持觀望。
美國商會今年2月發布的調查顯示,即使若干受訪者樂觀中美關係將趨穩,不過近半數受訪者表明,無意對中國增加投資。(編輯:曹宇帆/唐佩君)113042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