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1日電)中共政治局會議昨天要求,要「靠前發力」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反映出中國房地產拖累下,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已影響財政支出,並危及基層運轉。
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確保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出)按時足額支出。
陸媒第一財經引述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說,中國經濟形勢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這可能會引發物價低迷,導致名目GDP低於實際GDP增長,使得宏觀數據和一些微觀指標背離,也影響了企業營收、居民收入、財政收入增長放緩。
根據中國財政部數據,今年第一季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近人民幣7兆元(約新台幣30兆元),年增2.9%。不過,報導指出,受房市低迷、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進度慢影響,第一季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約1.8兆元,年減15.5%。
最終,第一季廣義財政支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之和)年減1.5%,關鍵就是來自政府性基金支出的拖累,而這又跟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發行進度慢有關,也跟歸屬於政府性基金的1兆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尚未發行有關。
不過,在昨天的政治局會議後,一般分析都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會在第二季開閘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量也會顯著加大。
澎湃新聞引述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這意味著短期內基建投資增速將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有效對沖房地產投資下滑帶來的影響」。接下來財政支出強度將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也會加快對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確保地方政府「三保」支出不因土地出讓收入下降而受到影響。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則認為,「財政政策的發力空間關鍵不在總量,而在結構」。在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他表示期待財政政策也能在消費方面給予更多真金白銀的支持,「比如現金補貼或發放消費券」。
這次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到,下一步宏觀政策安排要「堅持乘勢而上,避免前緊後鬆」,目標是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財新網引述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這意味著第二季仍將維持穩增長的政策基調,對於名目GDP增長修復是一個有利條件。也有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避免前緊後鬆可能指向2023年曾經出現的情況,當年第一季增長也好於預期,而二、三季經濟復甦卻放緩。(編輯:周慧盈)113050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