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鎧妤台北6日電)移台港人較為人熟悉是開港式餐廳,原來當中還有不少臥虎藏龍,包括去年在台灣全國武術比賽贏得金牌的太極高手、透過描繪林口的霧街與粽香來表達由陌生到熟悉的新北市文學獎得主,及明知賺錢難也不放棄的編劇。
55歲的周綺薇穿起太極武術服飾出拳耍劍,舒展大方,在威武中展現美態,打破了很多人印象中耍太極只是公園老人家的玩意。
為何由一名香港大企業高級行政秘書,變成太極高手,周綺薇向中央社說,這絕對是無心插柳,當初只為強身健體参加了興趣班,沒想到就這樣結下不解之緣,轉眼已學習逾20年,「太極拳講究陰陽協調,動作有剛有柔,有順流,有逆流,要互相配合,即使看似最簡單的鬆柔,也難倒很多人。」
多年來周綺薇出戰大大小小的比賽,獎牌逾百個,包括曾代表香港參加第八屆世界武術錦標賽,獲得女子楊式太極劍金牌,2023年在「中華民國全國菁英盃國武術錦標賽」中,獲24式太極拳及內家拳-形意五行連環拳的金牌,更於2015年考獲武術段位六段,「很難想像一個長期待在辦公室的人,還可以上『武』台比賽。」
周綺薇說,以前在香港工作壓力大,有想過提早退休,轉跑道教授太極。2023年7月移民台灣,終可達成心願,開始人生第二階段。
來台灣展開人生下半場的,還有2022年新北市文學獎新住民組首獎得主李紹基。
李紹基在香港當了20年教師,主要教文學,收入不錯,曾以為會教書直到退休。從大學已開始寫詩,後來發展至寫散文及小說的他,教書期間沒有停止寫作,包括出版散文集「惡童處」,集結了他十多年的作品,藉著敘述軼事重塑對香港八十、九十年的時代記憶。
對創作的熱誠加上香港政治環境出現突如其來的變化,令他決定踏上未知的前路。「當時工作上或者社會氛圍都有一種很大的不安,自己曾經難以入睡,或睡夢中哭醒了。不單是教書,整個社會令人摸不清前路,一片茫然」,李紹基說。
他說,「不想等到沒有選擇時才後悔,希望自己仍有氣有力時,可以選擇其他生活方式。」
台灣豐沃的文化土壤,最適合孕育作家。不過,李紹基來到異鄉後,不安及茫然沒有立即消失,就像他在新北市文學獎得獎作品「從陌生到熟悉-霧街的米香」內所說,初到林口時,被灰白的霧「激起內心的不安」,畢竟他是從「對岸的煙霧中走出來」。
幸好林口的迷霧中有來自蒸粽子的白煙,這縷白煙引領他到在菜市場賣粽子的阿嬤。平水相逢的阿嬤對他的關懷,送他煮法跟廣東粽一樣的南部粽,讓他吃出故鄉的味道,給予他信心繼續向前行。
來了台灣約一年半,李紹基曾環台一週,將生活的養分化成文字,接觸到或觀察到的小人物如小販或廚子,都成為他筆下的主角,希望集結成遊記出版。以前,他主要寫對香港的回憶,現在,他對香港的感情沒變,但會寫更多台灣給他的靈感,再融入對昔日香港的懷念。
他去到哪裡,都會帶著父親的八十年代相機。該部相機是他出生時,父親買來為他拍照。在「惡童處」其中一篇文章,就曾寫下父親對他說:「你拿著鏡頭往哪兒拍,你拍到的都是你前方的東西,什麼方向都是你前面的方向,都是你前面要走的路。」
除了寫作及攝影,李紹基來台後自學繪畫,將眼下的九份阿妹茶樓、花蓮路上的早餐店Country mother's及士林士東路市場旁的簕杜鵑等都畫下來放入遊記中,猶如公路電影般展示他人生第二段旅程。
「那個下午,我在露台煎西多士」,是港人艾文的「不小心創作社」今年2月在台灣首個演出的劇目。西多士是香港茶餐廳的傳統食物,台灣有些人會稱為法式吐司。故事講述某個下午,男主角獨自在露台煎西多士,搭配不同醬料,突然接到舊室友的前女友來電,勾起一個令人不能忘掉的回憶。
艾文表示,該劇目以讀劇的形式演出,料不到粵語版較國語版更受歡迎,售出的門票也較多。不過,這次演出也是蝕本。
艾文直言,「在香港或台灣辦舞台劇都是不會發達的,不蝕本已當賺了。」
艾文本來是白領,後來報讀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編劇訓練班,慢慢踏上編劇之路。2007年他在香港成立「不小心創作社」,意思是「用心不小」、「想做大事」。
在香港要找人投資或贊助舞台劇很困難,艾文只能申請一些政府資助。一直以來,創作社辦的舞台劇都是他自資,他靠為其他劇團寫劇本維生。迄今創作社辦過11至12場由他監製、導演、編劇等的舞台劇,有些賺港幣1000至2000元(約新台幣4000至8000元),有些要蝕8000至1萬元。
創作社在台灣的演出,也是艾文自資。艾文從不覺得是犧牲,「我真的很喜歡舞台劇。」
很多人會覺得,艾文可能是因為香港創作空間收窄了才移民台灣。但艾文說,他2021年申請移台時,香港的創作自由還未被打壓得很嚴重。移台是因為他2019年輕微中風,被迫暫停所有工作,之後3年疫情他沒打疫苗,幾乎絕跡社交生活,只留在家中。跟家人商量後,認為到台灣生活較適合。
現在回想起來,他覺得移台的決定是正確的,「現在覺得很幸運,起碼可以繼續創作,寫自己想寫的,不需要擔心紅線在哪裡。」
他說,創作社10年前創作的一個舞台劇「瘋.樓.夢」,諷刺香港樓價高得一般港人根本買不起,探討政府管治不力致高價高。「如果還在香港,這個劇目可不可以重演?」
60歲的艾文繼續創作,希望在台灣呈現具香港風味與舞台文化特色的作品(編輯:周慧盈)113050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