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脅迫十多國求助 美國務院8人組如救護車

中央社

(中央社華盛頓2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務院成立8人小組協助各國因應中國經濟脅迫,國務次卿費南德茲表示已有十多國尋求美方協助;另有國務院官員將這個小組比作救護車服務,協助「度過可怕的緊急時刻」。

美聯社報導,這個小組在兩年前應運而生,協助因台灣議題與中國發生爭執的立陶宛。如今,這個「事務所」(the firm)正協助愈來愈多國家因應外交官員所謂來自北京的經濟脅迫。

國務次卿費南德茲(Jose Fernandez)在最近的訪問中告訴美聯社,各國「敲門、打電話」,「我們經營一家諮詢事務所,不必為了客戶打廣告,他們自然就來了。」

這個小組由國務院資深顧問哈特(Melanie Hart)率領,為那些被中國切斷貿易或擔心失去與中國貿易往來的國家檢視脆弱性和制訂因應措施。費南德茲說,自這個團隊因立陶宛成立以來,已有十多個國家向拜登政府尋求援助。

中國駐美大使館對北京向其他國家施加經濟壓力的說法提出異議,稱「毫無根據」,並說美國在經濟上霸凌中國,手段包括濫用出口管制、不公平地對待中國企業,以及將北京貼上經濟脅迫者的標籤。

費南德茲表示,這是中國「一再使用」的戰術,「認為脅迫有用。這就是我們採取行動的原因。早就該阻止這種情況」。

舉例來說,挪威諾貝爾委員會2010年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時,北京停止從挪威購買鮭魚。兩年後,中國因南海領土爭端拒絕從菲律賓進口香蕉。2020年,北京對澳洲大麥和葡萄酒加徵關稅,藉此回應澳洲呼籲國際調查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起源。

再來是立陶宛。2021年底和2022年初,立陶宛企業發現往返中國的貨物卡關,且歐洲主要企業警告他們,立陶宛製造的汽車零件將被禁止用於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

在此之前,立陶宛允許台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而不是北京偏好的「台北」。

立陶宛沒有屈服,而是尋求協助。美國和盟邦為此加緊行動。

美國外交官員為立陶宛商品尋找新市場。美國進出口銀行(Export-Import Bank)向立陶宛提供6億美元出口信貸,美國國防部也與立陶宛簽署採購協議。

而「事務所」也持續伸援。一名不具名的國務院官員表示,國務院在第一線運作,可與美國其他機關協調運用「美國政府所有的一切工具」。

這名官員表示,儘管重新調整全球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等國家的依賴需要數年時間,這個小組仍努力提供更快的方式來緩解危機,還將這個小組比作救護車服務,「協助度過可怕的緊急時刻」。

這名官員表示,舉例來說,美國可能會設法與合作夥伴合作,協助一個國家迅速將農產品轉移到新市場、建造更多冷凍倉庫使產品能夠到達更遠的市場,或提高產品質量以進入更多市場。

這位官員說,援助詳情屬機密,因此無法討論這個小組可使用的工具,也拒絕透露是哪些國家求助。(譯者:盧映孜/核稿:劉文瑜)113052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